语言学

5月23日至25日 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5月23日至25日 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想了解体认翻译学最近的研究情况吗?5月23日至25日,成都召开了第九届体认翻译学会议,众多国内外专家和参与者出席了,展示了热烈的学术探讨。

研讨会概况

这次会议由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和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翻译学专委会筹备组给予协助,围绕“体认翻译学的多角度研究”这一主题展开,邀请了十多位国内外专家和七十多位参会人员,学院教师龙德银也参加了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认真探讨了体认翻译学的新动态。

会议开幕式

24日上午开幕式刚开始,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教授首先上台讲话,对每一位出席的来宾都表达了衷心的欢迎。紧接着,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朝伟教授也上台分享了看法。而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兼中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会长王寅教授,则作为另一位发言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的会长李伟彬教授,委托西华大学的李国宏教授转达了他的发言要点,这些发言为会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主旨报告上午场

会议启动后,众多专家纷纷发表见解。其中,重庆文理学院的祝朝伟教授,呈现了题为《大学校训翻译的体认审视》的论述,深入剖析了大学校训在翻译环节中的体认作用。河北师范大学的李正栓教授,则带来了《约翰·邓恩诗作汉译的体认分析》,从体认角度出发,对诗歌翻译为中文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廖光蓉教授写的《英语意合句体认语言学研究及其英译》,还有天津外国语大学项成东教授写的《文化隐喻翻译:体认视角下的哲学思考与实践研究》,这两本书都从不同方面为体认翻译学开辟了新道路。

分论坛讨论

24日那天下午举行会议,设置了三个论坛讨论议题。首个论坛由学院教师龙德银与另一位主持人联合主持,他做了题为“拟人的体验哲学基础”的发言。他提出体验哲学是体认翻译学的重要依据,拟人不仅体现体验特征,也属于一种无意识的认知方法。其余两个论坛还就翻译学诸多不同议题展开了细致讨论,现场互动频繁。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凌教授做了个报告,题目叫《〈周易〉:体认翻译学的经典著作》;他探讨了《周易》和体认翻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湖州师范学院姚振军教授写的《情感对等视角下的〈道德经〉机译的“体”与“认”》,西华大学李瑛教授完成的《体认翻译学视域下的〈国家领导人谈治国理政〉隐喻英译研究》,这两部作品分别选取了不同的经典文献和重要著作作为分析对象,详细研究了体认翻译学的实际运用情况。

会议闭幕式

闭幕仪式中,学院教师龙德银为首个分论坛进行总结发言,这次集会为体认翻译学的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学院教师和兄弟院校的专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升了学术理解。

各位觉得,翻译行业今后会怎样发展呢?翻译领域未来有哪些新动向?欢迎各位分享见解,也请帮忙推广这篇文章,谢谢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