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拓荒者的坚韧与乐观人生,90年沧桑文学之路回顾
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拓荒者的坚韧与乐观人生,90年沧桑文学之路回顾
乐黛云来自一个思想前卫的家庭,父母都是新派人物。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年幼的乐黛云得到了文化的熏陶,这为她日后的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乐黛云在求学期间,踏足一所知名学府。这些故事深深吸引了乐黛云,她几乎每日都盼望着国文课的到来,这也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黛云的伴侣是汤一介先生。乐黛云并非有意创立比较文学这一领域,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行事。
家庭熏陶
乐黛云来自一个思想前卫的家庭,父母都是新派人物。她的父亲曾是20年代北大英文系的旁听生,母亲曾是女子师范艺术系的校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年幼的乐黛云得到了文化的熏陶,这为她日后的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小时候,她经常以“去厕所”为名,偷偷阅读父母不让她看的《江湖奇侠传》和张恨水的言情小说。
国文启蒙
乐黛云在求学期间,踏足一所知名学府。她的国文导师朱桐仙,乃是从北方迁徙至南方的“下江人”。朱老师授课风格独树一帜,不仅教授知识,还向她推荐了《德伯家的苔丝》等引人入胜的小说。这些故事深深吸引了乐黛云,她几乎每日都盼望着国文课的到来,这也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求学
踏入大学校门,乐黛云结识了多位优秀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主授大一的国文和写作课程,而废名先生则讲解现代文学作品。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她毕业后选择了现代文学作为研究方向,对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恩师王瑶先生曾建议她转向研究古典文学。
伴侣影响
乐黛云的伴侣是汤一介先生。她提到,对中国学者应有的文化基础有了深刻理解,这始于汤老先生的教导。汤老先生曾口头传授《诗经》中的诗句,让她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她举例说明了“五四时期”的吴宓、陈寅恪等学者,他们不仅精通中西文化,还能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向西方学习。
学科开拓
乐黛云并非有意创立比较文学这一领域,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行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慢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在《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这本书里,她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成为既了解中外文化,又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才。她认为文化的兴盛来自于新思想的孕育,人们应当积极去探索世界的新事物,并加以利用。
人生感悟
回望过去,乐黛云觉得自己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命”、“运”、“德”、“知”、“行”这五个字。在这其中,“知”对她来说极其重要。无论身处何地,她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歇。她做出的三次关键选择——决定成为教师、投身文学领域,以及与汤一介共度一生,都极大地塑造了她的人生轨迹。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下,乐黛云的人生经历中,哪一部分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另外,也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帮忙转发,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