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汉字性质、演变及相关问题探讨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汉字性质、演变及相关问题探讨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
汉字的形成过程极富神秘色彩,自其诞生至逐步变化,各阶段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其整体构造和独特之处非常值得仔细研究。
文字起源标志
象形文字和借用文字的产生,标志着文字正式形成。人形、鹿形这类图画符号后来转变为表意文字,接着表意文字和借用文字的出现,促使文字系统开始建立。目前找到的跟最早期的汉字有关的证据,大多是在原始社会的器具上发现的标记,这些标记为探究汉字的起源提供了依据。
文字体系演变
起初,汉字的图画特征非常明显,主要依靠意义符号和读音符号构成。随着时间推移,字形、读音和意义都发生了改变,慢慢变成了由意义符号、读音符号以及标记符号共同组成的文字。汉字既包含表示音节的符号,也包含表示语素的符号,因此更适合称作语素和音节结合的文字,这样的结构展示了汉字系统的特殊之处。
古文字阶段变化
古文字时期,古人以线条状标记替换了图画式符号,这一过程表现为简化。字形向隶书转变时,多数符号转为由横竖等笔画构成,不再保留原始的图形特征。举例来说,一些原本象形的文字,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变成了由点画等元素构成的标记,这是汉字演变的一个关键环节。
汉字新增途径
汉字系统完备之后,新添的字大多属于形声字,它们大多借助增加部件或调整部件的方式,从旧字演变而来,比如不少新字就是在既有字上添上表意或表音的部件造成的,这说明汉字的演变具有延续的特点。
书体发展特点
籀文属于西周末期,这种文字并不复杂,部分甚至比小篆还要简单,比如“蓬”字就写成“莑”。六国时期,通俗字体很普遍,经常见到简化形式。东汉末年,碑刻上的隶书结构整齐,书写遵循固定规范。东汉中期,从隶书发展出一种便捷的俗体,展现出多样的字体形态。
文字字符性质
依据文字的形态差异,可以分辨出各个民族所使用的书写系统。英文属于字母线性文字,通过符号记录语音。汉字则兼具表音和表意功能,呈现为方形结构。汉字的符号包含意符和音符等类型,例如“花”字由“艸”和“化”两部分组成,其中很多字是利用象形符号构成会意字。
你比较关注汉字变化过程中的哪个时期?欢迎留言交流,请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