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这些古诗词读音曾改变,不是你记错,是为给现代人减负

这些古诗词读音曾改变,不是你记错,是为给现代人减负

背了二十年“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忽然被老师纠正成xié,当场社死。 别慌,这不是你记错,是读音偷偷改了。 改读音不是专家拍脑袋,而是给现代人“减负”。

原先以为一直念得很准的古诗发音,后来突然被告知念错了,这种感觉挺为难的,这种情况谁都能体会得到。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自己记错了,而是发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_古今异读调整_背诗读音变化

读音之变令人尴尬

背诗读音变化_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_古今异读调整

幼时诵读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读来顺口,却被老师指正为"斜"的变调,顿时感到十分窘迫。后来学习贺知章《回乡偶书》,"鬓毛衰"原读作"cuī",如今却要念成"shuāi"。这些字音的更正,令我们这些自幼背诵古诗的人感到难以适应。

改读音是为减负

专家调整读音并非随意,目的是减轻现代人记忆负担。杜牧写《山行》时,“斜”念xiá是为了和“家”“花”押韵。但如今生活中几乎没人使用xiá这个读音,字典里也只收录xié,考试中写xiá会被直接扣分。同样,“衰”的cuī音基本不用,死记硬背反而增加记忆负担。

“骑”字读音的统一

古文中“骑”字,作名词时读作jì,作动词时读作qí,一个字有两种读音确实容易混淆。如今这个字统一读作qí,口语中就听不到“一jì红尘”这样的说法了。这样一来,人们记忆这个字时,负担减轻了一半。“野”字从yǎ转为yě,“见”字从xiàn变为jiàn,都是将原本比较生僻的古音改为了常见的发音,这样背诵诗歌时,就无需再翻查字典了。

韵味是否会丢失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_背诗读音变化_古今异读调整

人们担忧发音一旦更改,诗的韵味就会流失。其实押韵的关键在于声音的和谐,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读音。试想读《春江花月夜》中的“滟滟随波千万里”,用 dù 的音调比 duó 更流畅,诗的意境依然饱满。陶渊明诗句“复得返自然”读成 cháng 音,那种绵长悠远的感觉也并未减少。语言是充满生命力的,应当让发声器官感到自然舒适。

两类特殊读音不变

有些读音是不会变的,比如通假字和专有名词。王维《鹿柴》里的“柴”要读作zhài,要是读成chá,就成了木柴,意境就没了。“可汗”要读kèhán,要是读成kě hàn,就成笑话了。这些读音代表历史,改了就等于给人物改了姓。

古今异读调整_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_背诗读音变化

读音简化的背后

教育部门近些年公布了《古代汉语常用字字音表》,统一了教材中的“古今不同读音”,防止教师讲解时存在差异。同时,出现了语音识别软件,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跟读获得评分,错误发音会立即显现,这种做法比过去抄写十遍更为高效。读音的简化是不同方言逐渐合并的产物,普通话实际上选取了各方言中最普遍的发音。

大家认为,背诵诗歌时,是依照当今的发音,还是维持部分古音更能体会其韵味呢?敬请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把你的见解发表在留言区。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