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4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修辞格,含早期仿日派研究情况
05184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修辞格,含早期仿日派研究情况
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05184汉语修辞学自考重点:修辞格“以供考生们复习使用。自考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相关知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点进行复习即可。更多资料可查看: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汉语修辞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期间也产生了分歧和变化,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这门学科。
《新美辞学》特点
《新美辞学》根据修辞现象的外部特征,把它们分成正面和反面两类。它的“正面情感表达”部分,着重建立汉语修辞技巧的框架,是第一本比较完整且结构清晰的修辞学及修辞手法研究书籍。不过这部作品也有不足之处,没有包含汉语特有的修辞技巧,并且部分修辞技巧的名称存在牵强附会的情况。
陈望道的成就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方面一部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他指出了“修辞必须依据具体情境和目标”,并且提出了“修辞分为两大类”的观点。在研究修辞手法时,他构建了一个全面且科学的体系,发现了修辞现象如何随时间发展变化。此外他还强调,合适的场合和目标决定了修辞手法的使用方式。
王希杰的贡献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修辞学理论作品。他借助四个宏观的框架来分析修辞技巧,改变了以往只关注辞格的研究模式,并且主张要把尚未显现的修辞手法也考虑在内。他的《汉语修辞学》出版之后,中国的修辞学研究开始进入成熟时期。
修辞学发展阶段
1905年,龙伯纯的《文字发凡》和汤振常的《修辞学教科书》先后出版,这一时期持续到1932年《修辞学发凡》问世。接着是发展时期,从《修辞学发凡》出版,持续到1983年《汉语修辞学》问世之前。最后阶段从1983年《汉语修辞学》出版开始。
比喻的定义与结构
王希杰认为比喻也可以叫做譬喻,是利用联想,借助类似的事物来描绘或说明事理。这种修辞手法和深层构造、信息组织有联系,比如会用到偏正关系。比喻能够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明了,例如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泉水喷涌或海边潮水涨落的景象。
比喻的作用与要求
譬如,借助比喻,抽象的道理会变得浅显易懂,也更容易被大众掌握;借助比喻,具体的事物会显得更加栩栩如生,形象更加鲜明。使用比喻时,必须挑选那些人们普遍熟悉且具有实际形态的事物作为参照,这样比喻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西方文化对汉语修辞格研究利弊如何呢?欢迎在下方表达你的看法,并且不要忘记给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