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忧华、王立对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的探究及课时分配要点?
温忧华、王立对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的探究及课时分配要点?
一、 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 高等教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高中教学的不同,即高等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在教育领域作用显著,不过存在授课挑战多、新旧结合难等困境,接下来就具体探讨。
课程构成与时间分配
这门古代文学课程融合了《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的内容。“史”部分讲述文学发展的历程,“作品”部分则是课程的核心。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时间分配大致相等。举例来说,在许多大学里,这门课在一学年的教学安排中,上下两个学期分别侧重不同的内容。
课程教学任务
李炳海先生强调,文学史教育要让学生完整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确保知识结构条理清晰。这门课在专业课程中,总课时和总学分都是最多的,同时它也为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提供基础。比如在学习现当代文学时,可以从古代文学那里获得创作启发和文化根基。
教学难度情况
这门中国古代文学课挺费劲的,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就够难了,对三本院校的学生难度就更高了。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底子比较差,想弄懂古代文学里那些弯弯绕绕的内容很不容易。比如有个三本学校,学生学古诗词的意境和文言文的语法时,经常觉得特别吃力。
古代文学教育历史
蒙养院的儿歌,初等小学堂的国文课,都属于文学启蒙范畴。到了高等学堂,学科划分明确,国文是其中三类必修课之一。但古代传统里的文学教育,总是依附于经学和史学。明清时期,它更沦为科举的敲门砖,当时读书人为应试科举,整天埋首于经史子集的研读。
教育目的转变
如今古代文学教育的宗旨发生了转变,着重在于造就学术领域的专才,以及增强大众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以往主要目标是训练作家,现在则更强调学术探索和文学涵养的培养。例如,大学设立了专门研究古代文学的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出具备深厚学术功底的人才。
面临问题与思考
过去文学教学偏重西方影响,现在怎样学习其他民族好文化同时保持自身传统是个值得探讨的事。高校用分科教学来降低这种冲击。调查发现学生选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文化素质和认识中医理论,并且喜欢古文。讲课时要革新方式,先讲文化和文学的历史脉络。
诸位认为,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协调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本土文明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呢?期待大家留言、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