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探讨专业学习,历史思维助力汉语言文学考研
和同学探讨专业学习,历史思维助力汉语言文学考研
以前我和同学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她说她个人喜欢历史,但是又不愿意转专业或者跨专业考历史学研究生。还是想考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她问平常应该如何把专业学好?
有些人偏爱研究过去,但并未选择历史学科深造,他们却希望攻读汉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这其中涉及的想法以及学习途径值得深入分析。
兴趣与专业选择
她爱好历史,但没去改学历史学研究生,反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很感兴趣。这也许是因为汉语言文学有特别魅力,又或许是她对将来另有盘算。要知道文学和历史关系很密切,文学发展就是一部历史,文字演变过程和文学发展史都说明这一点。
用历史思维学文学
借助历史视角可以研习汉语言文学。譬如攻读古代文学硕士,研读过程仿佛是阅读历史篇章,明白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经历。把著作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分析,可以洞察作者创作的目的和缘由,使学习过程增添乐趣,同时寻得个人爱好与学业钻研的契合点。
汉语言文学课程分类
大学里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可以称作“广文学”,它的课程内容包含语言文字和文学两个主要部分,语言学部分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这几门课,侧重于语法知识的剖析;文学部分则涵盖了从古至今、中国和外国各种类型的作品,具体课程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个人课程兴趣
很多课程里,有少数人和我一样,喜欢诗歌。讲诗歌的时候,心情很愉快,不过其余课程大多与诗歌无关,兴致就降低了。不过,对诗歌的喜爱能让我们带着探究精神去学其他课程。
兴趣带动课程学习
文学理论虽然乏味,不过古代汉语课上的韵律知识对掌握古诗韵脚很有帮助,句法研究能增进对字词的认知,并且拓宽诗歌创作的表达方式。研究文学时,还可以观察作者写作是否带有诗意,比如萧红的文章就具有这种特质,依靠兴趣能够维持学习的热情和探索欲。
兴趣融入工作
工作期间也可以参与个人爱好。我主要负责撰写品牌宣传文字,在制作节日和节气主题的海报时,会运用相关文化内涵和品牌核心词“光”来构思内容。通过类似创作诗歌的方式,在韵律和画面感方面下功夫,从中获得很大乐趣。
你们在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是否有过将个人爱好和分内之事融合起来的情形?可以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且转发出去,大家一块儿探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