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鲁迅及阿Q正传考点
2024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鲁迅及阿Q正传考点
202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根据2013年版本教材制作】00530第一章 (精读篇目)小说客观题考点一、【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好的故事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吸引力,能够描绘出世间万象和个体风貌。鲁迅塑造的阿Q,萧红勾勒的翠姨,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都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本质的独到见解。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些不朽作品的非凡价值。
《阿Q正传》人物剖析
《阿Q正传》中,阿Q把钱太爷的儿子叫做“假洋鬼子”。阿Q怀有朴素的报复想法,认为革命一来,“最先完蛋的是小D和赵太爷”。阿Q渴望革命,内心却藏着点狭隘的敌意,结果被“革命党”给拒绝了,最后反而成了革命的牺牲者。鲁迅凭借自身令人心酸的故事,指出了辛亥革命的不完全,流露出对他境遇的可惜,对他停滞不前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他所主张的变革思想。
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
有些作品通过作者的视角讲述故事,例如郁达夫的篇章里,常常充满哀愁,也展现了那个年代年轻人追求独立的精神,这种写作方式让读者更能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产生更深的共鸣。郁达夫塑造的角色心情低落特别清楚,这表明了那个时期青年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既感到困惑又心存憧憬。
知识分子与工人形象
《春风沉醉的晚上》首次描绘了读书人与工厂工友从互不相识到彼此理解的转变过程。“我”和陈二妹的交往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开始时彼此陌生,后来慢慢熟悉并相互理解。这说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情感的传递,也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叶圣陶的文学成就
叶圣陶曾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创建者之一,本名是叶绍钧,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作品。他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也创作了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和《多收了三五斗》,并且汇编了童话集《稻草人》。《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潘先生称赞了军阀,这说明普通百姓只盼望日子能平平安安过下去,也显示叶圣陶对当时社会情况有很深的理解。
湘西世界的批判
沈从文的作品《萧萧》揭示了湘西地区的封闭和停滞,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从乡民视角看,当地居民仿佛生活在另一个时代,他们的服饰和举止都显得与众不同,行为模式也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描写反映了湘西民众见识的局限。作者通过不同角色和观念的对照,将湘西社会的落后保守状态展现得十分鲜明。
女性悲剧形象
《小城三月》里翠姨性格偏于文静,情感表达常受一定限制,内心逐渐滋生出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萧红以叙述者口吻呈现了她的心理变化和人生波折。翠姨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追寻爱情的道路并不顺畅,最终因心情不畅而离世,这反映了那个时期女性缺少自主选择的无助。《菉竹山房》中二姑姑偷看他人行为,这反映出她的天性受到了礼教的束缚,同时也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个人心灵造成的伤害。
这些不朽杰作借助栩栩如生的角色刻画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展现了各式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形态和人生际遇。你个人偏爱其中的哪个人物?欢迎在留言区表达你的见解,同时也不忘给这篇文章点赞,并加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