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发行引争议,未来将何去何从?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发行引争议,未来将何去何从?
“现汉”是怎样炼成的
新词层出不穷给《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带来考验,该书依然维持着其权威地位,不过对于新增词汇的筛选依据和操作流程,人们存在不少不同看法,下面我们探讨其中的来龙去脉。
新词挑战
如今现代汉语文本数量庞大,新词不断涌现。编写者谭景春坦言,若要延续以往方式,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去阅读和收集资料,已不现实。面对如此多的新词,给词典编纂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怎样挑选和加入恰当的新词成了一个棘手问题。
收集方式
现在汉语新词的搜集工作借助了电脑自动搜索的功能。搜索完成后,会有人进行后续处理,先挑选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词语,再筛选出符合《现汉》收录标准的作为候选。但电脑自动搜索出来的新词远远多过最终被收录的数目。这次《现汉》第六版修订增加了三千多个新词和新义项,而搜索到的结果远比这个数字要多得多。
敏感捕捉
负责修订的人员对新增词语非常留意,这些人都是中国本土人,并且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凭借职业特点,他们能够预先察觉新词的诞生和传播动向,这为搜集新词创造了便利,使得《现代汉语》能够紧随语言演变的步伐。
收录考量
网络上常见词语未必会被《现汉》收录,谭景春持否定态度。一个词语要有持续使用的价值,稳定性强并且能融入当代汉语,才有可能被选入。比如“给力”,以前用得很多,后来收录了,但现在用得少了。
意见分歧
社会各界对于新词汇的加入持有不同看法。以“二奶”为例,在第5版《现汉》中收录时,有人认为它带有贬义色彩,但由于它在正式文件中有出现,应用频率高,覆盖面大,因此最终被纳入。新词能否被《现汉》收录,并非由专家单方面决定,而是需要经过多次讨论,最初决定不收录的词汇有可能被采用,而最初计划收录的也有可能最终被排除。
未来趋势
在互联网环境下,这本《现代汉语》凭借其知名度,依靠权威性和标准性等长处,在网络搜索的比拼中占据上风,是考试和撰写正式文件时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而将词典转化为数字形式是发展方向,编撰者愿意推出电子版《现代汉语》,是由于查找和修改都更为便捷。
大家认为,在维护“现汉”的权威地位方面,它是不是应该加快对网络新词汇的收录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