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古典学术史:约翰·埃德温·桑兹为传继旧学而不懈努力?

古典学术史:约翰·埃德温·桑兹为传继旧学而不懈努力?

文献考据与文学鉴识:西方古典研究的学统与精神文献考据与文学鉴识:西方古典研究的学统与精神一九年元旦这天,英国剑桥大学一位从事古希腊典籍研究的学者

谈到西方古典学术史的研究,桑兹的著作是不可或缺的权威之作,然而,将它与其他作品相比较,就会发现不少欠缺之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重要代表作

桑兹的这本书是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到现在,西方学术界在谈论古典研究历史时,都离不开它。很多研究者探讨相关问题时,都会把它当作重要的参考资料,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它的作用很大。

与他作比照

桑兹的著作与古德曼的《古代语文学史纲》(1894)以及佩克的《古典语文学史》(1911)等几部同类主题的代表性作品相比,理论深度不足,分析不够充分,评判标准也欠严格。虽然书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但由于时代局限,仅能接触到用考古新发现修正旧文献的初步阶段,未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学理之局限性

当今学术界对学术的看法是,从历史和文献研究的实际考察来看,桑兹著作里的某些部分存在夸大,另一些部分又显得不够深入。他并非历史研究者,在谈到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时,把他们称作散文作者,其实更关注他们对荷马史诗的认识和分析。

内容两大方面

桑兹所著《古典学术史》的开篇,既论及文献的考证方法,也谈及文学的鉴赏角度。这种论述方式,与民国时陈钟凡所说的西方评论范畴颇为接近。考证工作,实则是校勘之术,鉴赏活动,近乎文学评论,这两方面内容,都与荷马史诗有着密切联系。

希腊化时期研究

希腊化那个年代,学识渊博的人既擅长考证文献,又精于评鉴文章。桑兹特别指出埃拉托色尼看重诗歌中的想象成分,也提及他反对将荷马史诗当作真实历史来解读,这反映了那个时代学者求真务实的态度。

学者本性与使命

桑兹著作中,尽管情节多端,但总有些核心要素促使人们深入探究。这些要素,我们不妨视作学者身份的象征,代表他们应有的品质与职责,说明学者应当具备何种特质,又需承担何种任务。

各位认为,在现在的学术探讨里,桑兹的方法论是否还有参考价值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也请支持这个文章,转发出去。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