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3月26日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3月26日,乐黛云先生的自传《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乐黛云先生、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洪子诚、钱理群、王守常、赵白生、贺桂梅、干春松、张辉
国内有学者在国际上表现不俗,例如乐黛云先生,他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身居要位,其学术成就与人生经历非常感人。
学界先驱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她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工作,长期在北大这片学术宝地辛勤耕耘,1948年,她从贵阳来到北大,那时她还很年轻,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她让比较文学在国内扎下了根,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这门学科。
学术见解
汤用彤先生主张治学要目光长远,乐黛云先生的著作正是这样做的体现。她带领人们从学科开创者的思想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产生的背景情况。尽管比较文学的热潮现在已经退去,但它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比如陈平原通过乐老师掌握了研究门道,写出了广受好评的文稿。
自传原则
乐黛云先生撰写个人回忆录时遵循特定准则,并非所有真心话都会完全倾诉。《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里,她毫无保留地审视毕生经历,甚至自嘲是极左路线的家属。陈平原评价这种笔法与众不同,以个人及家族故事勾勒近代历史轮廓虽然容易,但掌控核心脉络却十分困难,乐老师却能沉着地完成叙述。
著作建议
陈平原也为乐黛云先生的著作出过点子,各个时期的文章内涵各有侧重,可以在每篇文章后面附上说明,阐述文章调整的理由。这样做能让专业学者能够回溯原文,方便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这展现了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
人生感悟
乐黛云教授认为命运、德行、智慧、实践对她的生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她八十五岁生日之际,她提及三项幸运际遇,其中之一便是能够投身于自己钟情的文学事业。她毕生对文学抱有浓厚兴趣,这份热情始终如一,并且也带动了周围人的共鸣。
学者印象
王达敏,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提及拜访乐黛云老师时的情景,当时在园中,乐老师应门而入,说道“乐黛云同志,你的学生来看你了”,这番简短的话语,流露出老师的和蔼可亲。乐老师凭借其学术建树和个人风范,对众多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教诲惠及后学。
你了解乐黛云先生在比较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吗?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请支持点赞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