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汉字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与贡献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汉字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与贡献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docx

汉字学研究的进程中,既有发现的乐趣,也有争论,关于汉字的特质、起源等议题,自古以来就持续受到关注,不断产生讨论。

汉字性质探讨

关于汉字的探讨持续了很长时间,起初人们只当它是表意文字,后来又出现了“过渡文字”的说法。裘先生强调文字的“符号”包含双重意义,文字系统的特性取决于字符。从字符能够表达的语言结构层次角度分析,汉字可以称作“语素—音节文字”,这个称呼既适合古代的汉字,也适用于现代的汉字。

比如在许多文字的更迭里,代表意义的图形和标音的部分会受多种原因变成单纯的符号,这种情况关系到对文字特征的认识。

汉字起源探究

研究汉字的来历需要回溯一个特定时期,寻找从原始图画文字到完整文字系统的变化过程。裘先生特别指出“文字系统”,不能因为符号偶然外形相似就认定存在传承。比如仰韶文化的原始陶器符号,没有证据显示它们用来记录语言,是早期汉字或原始文字的可能性非常小。

例如某些原始陶符虽被汉字吸取,但不代表其本身就是文字。

汉字演变突破

《概要》对汉字发展变化的分析有新的见解。以往依据书写形态分期的做法,无法体现演变背后的缘由和实际状况。裘先生阐述了通俗字形在演变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其内在机理和推动力。郭老曾经提出“广泛的草书早于广泛的正书”,说明草率书写与规范书写之间相互促进。

有些通俗的写法在岁月流逝中慢慢流行开来,改变了汉字的发展路径。

汉字结构类型

许慎撰写《说文解字叙》时,提出了六书学说,把汉字归纳为六种类型,包括象形、指事等。以往的文字研究者解释汉字构成时,依照这个学说。不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汉字构造的理解也在更新。各种构造方式的汉字,在各个历史阶段,其发展路径和应用情况也不一样。

像象形字以简单图形描绘事物,指事字用抽象符号表示意义。

形音义关系

汉字的构造和读音及含义之间关联错综复杂,字体会经过变化而不再具备原来的表意或表音功能,部分字形看起来相近,但实际读音和意思并不相同,也有部分字读音一样,但代表的意义却多种多样,这种现象给人们认识和使用汉字造成了一定困难,同时也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

比如“行”,有行走的读音和意义,也有银行的读音和意义。

整理和简化

汉字经过整理和简化,目的是为了更贴合社会进步的需求。各个历史阶段都曾推行过不同的整理简化措施。简化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方便,不过,也有人忧虑这样会使得部分传统文化底蕴有所流失。

简体字在当前应用场合更为便捷,不过,对于探究古代文明的人群而言,繁体字具备特殊意义。

您觉得简化汉字是好是坏?请在评论区发表看法,也请点个赞,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