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分支及文学四要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分支及文学四要素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文学作为- -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文学究竟是什么,人们一直很想知道,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又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这些问题在文学研究里总是很受关注,讨论起来很有意义。
俄国形式主义观点
俄国形式主义注重文学的外部特征,他们觉得文学的根本是它的构造方式。文学探讨的关键,就是作品构造方面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的“文学性”。比如某些创新文学作品中,与众不同的讲述方法,就是其构造意义的表现。此外,他们提出了“新奇感”这个观点,让作品的语言和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比如意识流小说,用特别的语言手法,让现实变得新鲜,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文学活动对话性结构
文学交流带有互动性特征,创作者与接受者通过文本实现隐秘沟通。原始文学尚未脱离整体文化范畴,但特殊审美价值已被人们感知。譬如古代诗作,既是当时文化交流的结晶,也饱含别致艺术韵味。这种审美特质后来才被清晰强调,构成了文学区别于其他领域的个性所在。
文学审美属性
中西文论在文学审美特性上看法不同,不过都承认文学具备独特的审美特性。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形式,比如绘画、音乐等,各有其独特之处,文学则是借助文字来构建审美境界。文学虽然有审美表达功能,但与社会文化进程紧密相连,例如很多文学创作都展现了社会现实和文化特色。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性,表现在多个层面。从是否具有实际用途来说,文学创作的初衷并非追求直接的利益,不过其中往往包含着某种潜在的目的,一些创作者在动笔时或许并未以盈利为目的,却对思想的传播产生了影响。在具体表现和抽象思维方面,文学借助艺术形象来表达,这是它独有的呈现形式,例如《红楼梦》就是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的纷繁复杂。
话语蕴藉
语言表达内含丰富,意义深藏且意味悠长。文学属于语言运用,能够产生诸多意义。某些传世之作,不同读者会有不同阐释,比如《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哈姆雷特角色塑造和中心思想的认识都不相同,这正是语言表达内含丰富特点的体现。
文学创造发生阶段
文学创作包含三个步骤,分别是素材积累、灵感捕捉和创作冲动。灵感捕捉是创作者受到素材触动,将内心感受赋予外部事物。这是敏锐视角和细致观察的结合,外部事物仅是媒介,例如某个场景可能唤醒作者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创作灵感,比如作者目睹秋天落叶,或许会引发对岁月变迁的思考进而进行创作。
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对文学有什么地方特别感兴趣吗?可以在评论部分告诉大家,同时也要记得进行点赞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