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人文学科名教授应写普及书!文脉的演进新书座谈会引关注

人文学科名教授应写普及书!文脉的演进新书座谈会引关注

“人文学科的名教授应该写普及书、畅销书,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要大力提倡这样的著述,如果我们不去写,年轻人的阵地被抖音、短视频占据。或许这是不可抵挡的趋势,但挣扎一下也好。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_复旦大学 古代文学_陈引驰 文脉演进

人文学科的知名教授撰写普及读物和畅销书籍,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外,这样的成功案例已经不少。在《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新书发布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的胡晓明教授发表了引人关注的观点,而这部著作的价值也在众多学者的讨论中逐渐显现出来。

新书座谈会盛况

12月15日,座谈会围绕《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一书展开,从午后持续至黄昏,历时近四个小时。众多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对这本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中华书局为其设计的宣传语“一翻开书页,便仿佛置身于复旦大学的古代文学课堂”,引发了人们对书内容的浓厚兴趣。

陈引驰的深厚积累

陈引驰,曾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凭借30年的深厚积累,完成了这部讲录的撰写。在书中,他对唐以前的文学进行了详尽的梳理,特别强调文学、思想和历史事实的结合;而对于近世文学,他则专注于唐宋文学传承与创新的转变,生动描绘了近现代文学转型的画卷。他将中国文学置于一个对比的视角中,不仅展现了文学脉络的演进动力,还表现了其深厚的学养和广阔的视野,令人敬佩。

学界前辈的高度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子善教授在回顾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文学历史时,指出陈引驰在其著作中提出的“第三个轴心时代”对现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陈正宏教授则谈到,书中对司马迁的论述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观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本书的内涵之深。

独特文体的价值

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吴兆路教授认为,“讲录体”这一类别尚未被充分挖掘,对于出版界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上海师范大学的詹丹教授则认为,这种文体具有互动性,尽管书籍内容丰富,但阅读起来却十分轻松。詹丹教授甚至在地铁上也能沉浸其中,这种阅读的便捷性正是其吸引人的地方。

受众广泛的证明

李贵教授表示,这部著作颠覆了传统的知识结构和叙述方式,内容清晰且引人入胜,初中生们的喜爱便是最好的证明。由此可见,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十分广泛,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并从中获得益处。

学术传承的意义

陈特,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副教授,曾经是陈引驰的学生。当他站在讲台上时,他意识到文学史的讲授中蕴含着一种“脉络”。在学术研究日益细分的今天,这种“脉络”的传承显得尤为关键。尽管詹丹认为这部文学史著作并不完全均衡,但这恰恰是它得以出版的一个重要原因。

您认为那些著名人文学科的教授撰写面向大众的书籍有何重要性?若您觉得这篇文字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或将其转发给他人。

复旦大学 古代文学_陈引驰 文脉演进_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