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人文学科名教授应写普及书,文脉的演进引关注

人文学科名教授应写普及书,文脉的演进引关注

“人文学科的名教授应该写普及书、畅销书,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而我们的学者往往为课题、权威C刊所困。要大力提倡这样的著述,如果我们不去写,年轻人的阵地被抖音、短视频占据。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_ 陈引驰 文脉演进 _复旦大学 古代文学

12月15日,一场持续了近四个小时的新书座谈会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本名为《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的书籍,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以至于赢得了众多学者的赞誉?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新书背景

《文脉的演进》是陈引驰,这位曾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学者,倾注了三十年心血的古代文学史讲稿汇编。中华书局作为出版方,为其量身打造了宣传语:“一翻开书页,即刻置身于复旦大学的古代文学课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该书课堂实录的独特魅力。与常规教科书相比,这本书语言生动,包含了讨论、推断、质疑等多种元素,仿佛让读者亲临其境,体验真实的大学课堂氛围。

唐前部分亮点

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文科教授陈尚君表示,《文脉的演进》中关于唐前的内容非常详尽。此书将文学、思想和历史事实紧密相连,使读者得以全面把握唐前文学的发展历程。举例来说,在阐述唐前文学作品时,作者会融入当时的思想状况和历史事件,从而使读者对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近世文学聚焦

近期研究多集中在唐宋文学在传承与创新上的转变,展现了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多元面貌。陈引驰凭借深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将我国文学置于对比之中,揭示了文学脉络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特征。某些部分描述详实,某些部分则简洁明了,极具课堂现场感,仿佛能目睹陈引驰在课堂上生动讲解的风采。

独特见解体现

陈正宏教授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中,对司马迁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现了他独到的观点。书中不仅对众多文学人物和作品进行了新颖的分析,而且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向。这种独到的见解正是该书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界评价多元

众多学者对该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陈子善教授认为,书中关于“第三个轴心时代”的论述对近现代文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吴兆路教授则认为,“讲录体”这一形式值得出版方深入挖掘;上海师范大学的詹丹教授指出,该书展示了互动式的文体,读起来轻松易懂;该校的李贵教授称赞它是一部能够改变传统知识框架的新作,甚至初中生也喜欢阅读。

出版价值所在

詹丹提到,由于课堂呈现方式的限制,这本书并非完全均衡的文学史作品,然而这恰恰是其出版的一个价值所在。它展现了一种“脉络”的延续,对于当前日益细化的学术研究具有显著的重要性。陈引驰的学生陈特也认同,这种“脉络”的延续在未来的学术探索中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你对《文脉的演进》这本书感兴趣吗?不妨在评论区表达你的观点,同时也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