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如何培养阅读古书能力?
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如何培养阅读古书能力?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有些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就要知道,什么是古代汉语有而现代汉语没有的,
阅读古诗时,你是否遇到过觉得诗句不押韵、读起来不顺畅的问题?实际上,如果用古时的发音来朗读,这些诗句或许就能达到押韵、顺口的效果。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掌握古音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古音与诗歌韵律
古时的发音与现代发音有较大差别,许多诗歌用现代的发音读起来不押韵、不流畅,而用古音来读则显得非常协调。比如“麻”、“家”、“瓜”这些字,用北京话读起来押韵,这表明北京话的发音与唐宋时期的音相近。由此可以看出,古音能够恢复诗歌原本的韵律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人在作诗时的巧妙。
了解古音的难度
深入探究古音并非易事,然而,若想学习古代汉语,就必须掌握一些关于古音的基础知识。古音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音韵的演变、方言的差别等多个方面。尽管难度较大,我们仍需努力去掌握这些知识,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古代的文献与诗词。
研究古代语法的误区
研究古汉语语法不能仅依赖翻译手段,不能直接将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然后再去分析其语法结构。以古汉语中的“之”字句为例,只有当主语与谓语之间有“之”字时,句子才能表达得通顺;而在现代汉语中,如果没有“的”字,句子同样能够流畅。若采用翻译法来研究,很容易就会对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产生误解。
“之”字句的语法特点
上古汉语中的“之”字句式颇为独特,“之”字并非附加,缺少它句子便无法成立。有人将其称为“句子的附加语化”或“削弱句子的独立性”,这种说法源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错误地认为“之”字是多余的。实际上,这属于古代汉语独有的语法特征,不能仅凭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解读。
“其”字的用法误解
有人认为“其”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但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过去,一些语法专家误以为“其”字能够作为主语使用,这同样是一种误解。黎锦熙先生虽然承认“其”字可以充当子句的主语,但他同时也强调,不能简单地将“其”字与现代汉语中的“他”字划等号。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代汉语的用词与现代汉语存在词义上的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用现代汉语的词义来解读古代汉语。比如,在古代,“再”字表示“两次”或“第二次”,这一用法持续到宋代之后;同样,“稍”字在古代与现代的用法也有所不同。在研究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留意这些词义上的变化,以免产生误解。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你是否曾面临过因时代变迁而产生的理解上的困难?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掌握古代汉语学习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