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于5月8日在上海逝世
沉痛悼念!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于5月8日在上海逝世
据复旦大学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研究中心官微,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历史学家裘锡圭先生5月8日1时45分,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终年90岁。公开资料显示,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
5月8日凌晨,时间指向了1时45分,我国在古文字研究方面享有盛誉的专家,古文献研究领域的顶尖人物,同时也是历史研究领域的学者,裘锡圭先生,在上海的新华医院,告别了这个世界,享年90岁。他的离世,对于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生平履历
裘锡圭,1935年6月在上海出生,他的家乡在浙江宁波。1956年,他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便在北大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且一直坚持在这个岗位上。后来,他又回到了复旦,继续他的教学工作。裘锡圭在漫长的学术旅程中,主要致力于汉字学、古汉字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特别是先秦、秦汉时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外,他还兼顾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历史研究。
惜时如金
虞万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的专家,曾提及裘先生在求学阶段养成的一种独特习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裘先生中午从不休息,总是专心致志地沉浸在书海之中。这样的习惯让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刻时间。虞教授对此印象深刻。那时,裘先生住在筒子楼,与室友共享一个水龙头。室友一旦打开水龙头,便会立刻转身,回到自己的书桌边,随后便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阅读之中。
成果丰硕
裘先生积累了超过四千张卡片,对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备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尽管他的专业领域是历史,但他巧妙地融合了文学与历史知识,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尽管专业书籍的购买受到了限制,但他并未放弃,仍旧坚持手抄,一本接一本地将《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书籍逐一完成抄写。
文字考释成就
目前,我们已发掘的甲骨文字数大约有4500多个,然而能够解读的却只有2000多个,而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解读数量大概在1000个左右。郭沫若曾提到,甲骨文中那些难以辨认的文字往往属于专有名词。到了1961年,裘锡圭先生撰写了《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对这些不易解读的文字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而推动了甲骨文研究及解读的进程。
学术地位体现
1995年,姚孝遂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字学史》一书,全书篇幅达到了近600页。在这部书中,对裘先生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其中超过60页的内容,更是专门对裘先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深入探讨。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裘先生在甲骨文字的考释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他的学术见解主要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这本书在汉字研究领域内树立了典范,被广泛地引用,并且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时不可或缺的教材。
学思传承
裘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学术的热爱、对时间的珍视以及对问题的深入研究,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继续发扬。他所留下的学术遗产,不断鼓舞着后来的学者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持续在古文字等多个学术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前进。
裘锡圭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此您有何见解?不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并帮忙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