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逝世,效实岁月成永恒
2025年5月8日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逝世,效实岁月成永恒
2025年5月8日,古文字学界巨星陨落。效实中学杰出校友、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裘锡圭先生以九十高龄辞世,消息传至宁波效实中学,校友群中哀思如潮。
裘锡圭先生,这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古文字学大师,已经以九十岁的高龄离开了我们。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到了宁波效实中学,使得校友们心中充满了哀愁。他,作为效实中学的杰出校友,凭借自己的一生,在古文字学领域谱写了一篇篇辉煌的篇章。
效实岁月 启蒙之源
裘锡圭在少年时代,于效实中学接受了学术的启蒙教育。随着他的成长,三姨父对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清代历史,尤其是太平天国历史,激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在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之后,他动手撰写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效实中学的校舍,青砖砌成,不仅是他追求知识的起点,还为他日后投身于古文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更在他心中埋下了学术的种子。
效实中学的学风严谨,知识氛围浓厚,恰似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他。在这片土壤中,裘锡圭少年时期便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深入钻研的精神。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时光,他总是满怀感激。这段经历,正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
复旦求学 系统研习
1952年,裘锡圭踏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校门。到了1956年,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同年在“甲骨学与商代史”研究生课程中脱颖而出。在此期间,他师从胡厚宣教授,系统地研究了甲骨文和金文资料。那段时间,他全情投入,沉浸在古文字的世界里,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胡厚宣教授在同一年被调往了北京,裘锡圭也随之前往,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那里,他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为他的学术生涯不断充实。复旦的学习经历仿佛一盏明灯,为他指明了古文字研究的方向。
北大任教 兴趣拓展
1960年,裘锡圭学业有成,顺利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在那段日子里,朱德熙教授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激发了他对战国时期文字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之余,他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在北大讲台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见解。
北京大学所特有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让他感到格外适宜。他将自己对学术的研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而且,在研究工作中,他不断探索古文字的深奥之处,持续提升自己在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专业能力。
学术造诣 泰斗风采
裘锡圭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等多个领域都拥有精湛的学问,因此被尊称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及“中国古文字学的宗师”。他的学术贡献为学术界带来了许多新的见解,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和古代文明的深邃与广博。
他的著作颇丰,《文字学概要》、《古文字论集》等作品在古文字学界颇具声望。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学术的真挚热爱,他稳居学术领域的巅峰。
坚持原则 学者风骨
2016年,复旦大学有建立儒学院的计划,裘锡圭随即发表声明,明确表示了他的反对意见。他强调,学术机构不应轻率地设立。这一立场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学者,对学术原则的坚定维护。在学术研究的征途中,他始终独立思考,未曾盲目跟随潮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他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和不屈不挠的追求,让他的学术道路更加坚实,也为学术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心系母校 感恩一生
2012年,恰逢效实中学百年校庆之际,裘锡圭先生亲自提笔书写,为母校献上题词以示感激,表达了他对在母校度过的少年时光所奠定的坚实基础所怀有的深深谢意。即便在他事业有成之后,他心中对母校的敬仰之情依旧未减,对效实中学给予的栽培与滋养始终铭记在心。
效实中学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那里的教育理念和他所感受的学术氛围一直伴随着他。他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感激,这份情感就像一条纽带,将他与他曾就读的母校紧密相连,并且不断鼓舞着效实中学的学子们在学术道路上奋勇向前。
裘锡圭先生的一生轨迹,从就读于效实中学,到考入复旦、北大深造,再到他重返复旦,创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他倾注了九十载光阴,践行着“学术即生命,文字便是信仰”的坚定信念。裘先生的学术追求,是否也给您带来了深深的触动?不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