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学习翻译常入误区?重英语轻汉语、误逻辑成转述是大问题

学习翻译常入误区?重英语轻汉语、误逻辑成转述是大问题

【壹品优刊】很多人在学习翻译的时候,常常认为只要学点翻译技巧,加上时间就可以。当然从大的方面讲这种认识是无可厚非,主要的问题是出于事件的理解上翻译技巧是很好学习

意合与形合的差异,在中英翻译领域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语法结构和表达手法的不同,让翻译任务既充满挑战,又蕴含着独特的乐趣。此刻,让我们携手揭开这神秘奥秘的面纱

连词的使用

中文和英文在连接词的运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中文是一种意合型语言,在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时,适当地省去一些连接词,能够让译文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比如,“He is poor but happy”这句话,翻译成“他虽穷但快乐”时,其中的“虽……但”这一连接词可以省略,直接表述为“他穷且快乐”。

动词的处理

在将汉语转化为英语时,我们常常采用减弱动词的方式来进行过渡,同时将原本的强势动词转换成名词。比如,“他给了我很大帮助”这样的表述,并不会直接用“help”来充当动词,而是可以译为“He offered me considerable support”。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核心谓语的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而言,先发生的动作往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比如,当我打开门,走进房间时,“推”这个动作是首要的,因此我在翻译时将其表达为“I pushed the door open and stepped into the room”,在这个句子中,“推”承担了主要谓语的功能。

抽象名词的翻译

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技巧。在英语中,有一些由形容词派生出来的抽象名词,可以直接转译成形容词,比如“kindness”可以译为“善良”。另外,那些含有动作意味或者源自动词的抽象名词,则可以转译成动词,例如“His arrival”可以表述为“他到达了”。相反,在进行汉语到英语的翻译时,我们会依据实际情境,把句子的主要动词形式转换成相应的动词,以此来强调句子的核心内容。

定语从句翻译

翻译时,如果定语从句的字数不超过八个单词,我们应当把它提前。比如,“那位身材高大的男士”这样的表达,就是将“那位谁身材高大的男士”这一部分提前,译成“那个高个子男人”,之后紧接着就可以说“他是我哥哥”。将包含循环嵌套的定语从句以及并列定语从句的内容整合,并以并列句的形式进行翻译。例如,“我昨天买的那本书非常有趣”这句话中,可以将其中的“昨天买的”和“非常吸引人”两个定语从句合并,处理成并列结构。类似地,对于含有多个并列定语从句的句子,也应采取同样的合并方式。

被动与代词翻译

这封信是他所撰写,其中文字表达出自他的手笔。翻译时,英语往往用名词来替代代词,比如“他爱他的母亲”可以翻译成“他爱约翰的母亲”;而当我们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时,情况则恰好相反,“小明去学校,小明学习很努力”则可以译为“Xiaoming goes to school, and he studies very hard”。

特色词汇与四字短语

在处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词汇翻译时,我们必须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进行细致的英语翻译思考,“阴阳”这个概念并不能直接用“Yin and Yang”来等同,必须先深入理解其深层的内涵,然后才能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中文里常用的四字成语,诸如“AABB式”、“ABAB式”、“ABCD式”等,在翻译成英文时,常常通过使用单个单词、短语组合或者采用修辞技巧,比如“井井有条”可以被翻译为“井然有序”。

在深入学习了中英文翻译的相关技巧之后,你是否在翻译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特别棘手的问题?何不分享你的亲身经历,给予点赞、转发支持,并在评论区热烈参与讨论?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