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0 多年培养千万学子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0 多年培养千万学子

黄伯荣和廖序东两位先生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上。“教材”出版40多年来,培养了千千万万学子。

跟随前辈编纂《现代汉语》教材,我不仅能力得到了增强,还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为何《现代汉语》教材能够获得众多荣誉和广泛认可?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原因。

发起与参与

黄伯荣、廖序东以及张静、刘世儒等先生曾热情倡导,联合众多高等学府合力编纂教材。我有幸成为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领衔的编写团队的一员。能跟随这两位先生共同参与,对我职业生涯来说是一次极为珍贵的经历,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编写条件与集体力量

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团队是制作优质教材的核心。编写团队的一大优势在于,无论谁,只要在汉语教学领域有所建树,具备一定实力和经验,都可以加入其中。这里没有派别之分,也不受编写教材之外的限制。这样的开放与包容氛围,使得各种观点和经验得以融合,为教材的编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试用与修订之路

教材先进行试用,试用结束后,再根据试用效果进行相应的修订。1980年,教育部邀请了全国二十余位著名专家,对修订后的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订。其中包括吕叔湘、周祖谟等众多知名学者。经过他们严格的审订,教材最终得以正式出版。这一系列严谨的程序,确保了教材的高质量。

主编的工作精神

教材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黄伯荣先生那种全力以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黄廖先生长期致力于现代汉语的教学工作,不仅理论功底扎实,而且拥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他们制定的编写方针清晰明确,明白教材并非学术著作,必须紧密贴合教学实际。在每年的假期,黄先生都会组织大家召开会议,让大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亲身感受教学一线的真实情况。

出版发行考量

教材刚开始发行时,销量持续上升。然而,黄先生考虑到这将是全国通用的教材,地方出版社在发行上可能会有所不足,于是他决定前往北京寻找出版社。尽管甘肃人民社非常希望留住他,因为他们在教材的编写和后续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还是决定仔细考虑,包括对语文出版社的选择也进行了慎重评估,因为这家出版社并非专门出版教材的机构。

精简本的诞生

不少学校都表达了希望,想要一本内容精简的教材,以便于本科专业以外的学生也能使用。经过众多人的不懈努力,黄廖本教材的精简版在前年得以正式出版。这一成就,无疑是对那些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最好的慰藉。从主编的角度来看,两位主编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在修订试用版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传授了如何在学术上推行民主、倾听他人意见的方法,还展现了在工作中对年轻后辈的关怀。

你认为《现代汉语》这本书里有哪些地方特别触动你?不妨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