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成开拓性选题?了解前人研究与自己兴趣是关键
怎样形成开拓性选题?了解前人研究与自己兴趣是关键
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了解前人成基础
确定创新性的研究主题,弄清前人的研究成果十分关键。广泛查阅资料,可以掌握前人研究的优点与不足,洞察学术界当前的状况及其不足之处,进而找到新的研究突破口。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阅读期刊和专著,可以对学术研究有个大概的认识,这种广泛的阅读是深入研究的根基。
主流学术资料价值不凡,研读这些学者的著作能获得很多。可以掌握前沿的术语和观念,同时也能理解如何观察、分析和论证问题。这些知识对于提出创新性的选题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读文献
合理地分配阅读资料的时间与精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关注主流文献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非主流资料。阅读计划需根据个人研究需要来制定。要确保对主流研究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也不应遗漏非主流资料中可能包含的独特观点。
《XX年鉴》是掌握该领域发展动态的有用参考。它能让读者全面掌握该领域一年间的关键成就。比如,通过它,人们可以迅速掌握语言学各个分支领域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这有助于研究者拓展学术视野。
认识自己明能力
明白前人的研究是进行创新选题的外部要求,而真正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要认清自己的才华和天赋,评估自己是否有进行创新研究的条件和能力。在学术领域,每个人的长处各异,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
特质各异,研究类型亦不同。擅长抓重点快速探索的人,更宜于从事独立判断的学术研究。明确自己的特长,才能挑选出相契合的创新课题,从而提升研究的成功几率。
开拓选题非皆优
要清楚,并非所有创新选题都值得推崇。有些选题虽然新鲜,却可能没有实际的研究意义,或者在现有研究环境下难以实施。我们不应只追求创新,而忽略了选题的可行性和其重要性。
挑选创新性课题,需全面考虑诸多要素。这包括研究目标、可用资源、预期成效等。不能仅停留在创新性的表象,还需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发现问题促研究
研究时能敏锐地找出问题,这对于提出创新性的研究课题至关重要。比如,申小龙对《左传》中主题句的探究,还有范继淹对汉语句子中谓语与名词短语之间关系的揭示,都激发了新的思维。通过这些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新的研究切入点。
这句话中存在多个问题,比如状语和谓语之间的支配关系不明确。这些问题被发现后,研究者们决定深入挖掘,这样的探索为创新性的研究主题指明了道路。
实践选题重调整
确定了问题和研究方向,便应主动将想法付诸行动。作者在识别到相关问题时,向导师进行了选题汇报,并提出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汉语句子中谓语与状语的格支配关系研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由于受到时间等多种条件的制约,研究范围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作者将研究焦点缩小至准双向动词,同时进行了现代汉语二价名词的探究。这种灵活的调整策略,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