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作家无退休年龄:吴泰昌如活化石,拜访其见闻

作家无退休年龄:吴泰昌如活化石,拜访其见闻

作家是没有退休年龄的,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这是作家吴泰昌给我的启示,也是无言的榜样。当下文坛,吴老是一位劳动模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独一无二的是

初见吴老

十多年前,我初次采访了诗人江耀进的友人吴泰昌。文章刊登后,我前往他家赠送报纸,却发现他已经搬了家。踏入屋内,看到角落的沙发只能容纳一人。吴老降低电视音量,面带笑容,接着不停地询问我的家乡,还关心我的朋友们。那幕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创作风采

吴老退休后,创作热情不减反增。他一头扎进书海,陆续完成了“亲历大家”系列,诸如《我亲历的巴金往事》、《我认识的朱光潜》等作品。此外,他还开始着手撰写有关孙犁的书籍。这充分说明,作家并无退休年龄的界限。只要生命还在,创作就不会停止。吴老正是这一观点的鲜活例证。

文学馆之行

一个月前,当博物馆开馆的时候,吴老回到了他的家乡当涂。我先回到了合肥,去探望了父母,随后驾车去了当涂。在当涂,我陪着吴老游览了文学馆的展览。一走进馆内,吴老的半身雕像便映入我们的眼帘,形象逼真,神态和气质都十分生动。我留意到有几处错误地写错了作家的名字,于是立刻要求工作人员改正过来。

文学馆板块

吴泰昌文学馆内划分了五大展区,包括“故乡岁月”、“北大求学”、“文艺报岁月”、“青春永恒”以及“与大家共进”。这些展区里陈列了数百张珍贵的图片和文献。这些展品不仅生动呈现了吴老的文学历程,还揭示了当代文学的演进轨迹,让人们对吴老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文学地图

文学馆门前墙壁上,那幅令人难忘的《亲历文坛六十年》文学地图引人注目。地图中心位置,白发苍苍的泰昌先生形象醒目。他周围,是众多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诸如周扬、郭沫若、钱钟书等,他们与泰昌先生用红线紧密相连。这幅地图,巧妙地展现了吴老在文学领域的探索与成就。

人生轨迹

吴老的第一张照片记录了他大约两岁时的模样。他在北京大学度过了九年的学习生涯。最初,他有机会留校任教,然而,《文艺报》的邀请让他选择了编辑之路,并长期投身于文学编辑工作。《孙犁文集》中收录了孙犁与《文艺报》的一次交流,那是一次关于“如何艺术化地展现生活”的讨论。这一事件充分证明了《文艺报》在文学交流领域的突出地位。吴老所在的《文艺报》在推动文学交流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泰昌老的作品,我对他与众多文学巨匠的交往有了深入的认识,收获满满。您在吴泰昌先生的创作历程中感受到了启发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