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次举办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探讨数字人文与世界文学新趋势
深圳首次举办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探讨数字人文与世界文学新趋势
7月27日,深圳迎来了一个学术的盛会。当天上午,这里聚集了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会议与高峰论坛。这次活动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深圳大学共同承办。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们汇聚一堂,旨在论坛中激发学术灵感,共同研究比较文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其中,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执委会成员有26位,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理事会成员则有22位。在我国内地举办的这一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是此类活动首次登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会议召开
7月27日,深圳迎来了一个学术的盛会。当天上午,这里聚集了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会议与高峰论坛。这次活动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深圳大学共同承办。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们汇聚一堂,旨在论坛中激发学术灵感,共同研究比较文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会议现场,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其中,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执委会成员有26位,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理事会成员则有22位。这些代表均是在比较文学领域内表现突出的佼佼者。他们汇聚在深圳,这无疑预示着本次会议将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盛会意义
在我国内地举办的这一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是此类活动首次登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国际学者和专家齐聚一堂,推动了各国和地区在比较文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次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地位,同时也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此次活动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接触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同时,也让国外学者对中国比较文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比较文学在全球的均衡发展大有裨益。
议题探讨
论坛对多个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比如,围绕“比较文学与数字人文的兴起”,大家讨论了在数字化潮流下,比较文学研究遇到的新机遇和挑战,并分享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比较文学发展的方法。对于“世界文学与中国”这一议题,主要讨论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中的位置及其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推广中国文学至全球。
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世界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这些讨论从多个视角对比较文学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它们对国际比较文学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审视,并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特色活动
大会特别安排的四个活动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活动期间,举办了高规格的主题演讲,众多业界权威专家出席并交流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推动了学术领域的进步,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同时,SSCI和A&HCI期刊的主编们还参与了圆桌讨论,这为学者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顶级学术期刊评审规则和投稿规范的好机会。
王安忆与相南翔在文学界进行了交流,从作家视角出发,对文学创作与比较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苑贺斌的画作展为会议带来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让与会者在学术研讨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嘉宾致辞
今天,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依次发言。他们纷纷送上了对会议的诚挚祝愿和热切期望,同时彰显了大家共同致力于促进比较文学进步的坚定意志。
刘洪一教授提到,深圳大学与比较文学有着悠久的联系。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便在此地诞生。他强调,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只停留在文学作品本身,而应进一步挖掘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此外,比较文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发展中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未来展望
深圳成功承办了国际比较文学的高峰论坛,这一活动无疑给比较文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会学者们经过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加上一系列精彩的活动,有望在比较文学领域催生出众多创新的研究成果和独到的观点。
未来,数字技术有望助力比较文学不断拓宽研究范围和途径,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大家认为这次活动对一般文学爱好者会有哪些影响?若您有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别忘了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