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

探秘甲骨文字考释及秦汉简牍故事,冷门绝学迎来春天

探秘甲骨文字考释及秦汉简牍故事,冷门绝学迎来春天

中国古典学,在此“识字”解密半月谈记者 吴振东玄妙奇诡的甲骨文字如何考释?出土的秦汉简牍记载了中华民族哪些动人的故事?

复旦园内,有些学者日日钻研那些沉睡了千年的甲骨和竹片,他们从事的工作看似很冷门,其实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

冷门绝学的当代使命

古文字学常被看作是“需要深厚功底的专业领域”,它需要研究者具备牢固的语言、历史和文献基础。这项研究关注的是数千年前的文字,相关资料非常有限,分析起来十分困难,一位研究者的所有努力或许只能弄懂几个符号。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发现,如同构成整体的关键片段,慢慢揭示出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真实样貌。

挑战不断,但新一代研究者正借助新方法和新工具加入其中,他们明白,这些古老文献承载着先辈的思想与规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这份传承的任务显得格外清晰和迫切。

裘锡圭的学术奠基

裘锡圭先生是当代古文字学界的翘楚人物。他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众多领域都获得了重大成就,成功解开了许多困扰学术界很久的文字难题。他研究文字时,不只着眼于字形,而是将文字考释和历史研究、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展现了非常开阔的学术视野。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_古文字学研究价值_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下载

裘锡圭先生是国内最早主张建立“中国古典学”的学者之一,他主张通过出土的原始文献,与传承下来的典籍相互印证,重新检验并构建中国古代的学术体系。这一主张为整个领域开辟了方向,他的学术见解深刻地影响了核心的研究工作。

马王堆汉墓的新发现

201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正式出版,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成果。这本书系统整理并深入研究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和竹简文献。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领域的资料,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汉代思想文化的认识。

十余年光阴流转,转眼已是202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终于面世。专家学者们综合了新近十年的学术成果,对既有文本的阐释和相关说明资料进行了大量调整和增补。这项历时多年的工程,展现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文献依据。

技术赋能研究革新

当代的图像技术、立体建模等数字化方法,彻底改变了古文字的考释方法。过去,研究人员需要依赖摹本,或者亲身到博物馆观察实物,现在可以借助高清晰度的数字图像,放大查看每一笔画的精细形态。这种做法大大提升了文字解读的准确性,也增强了研究工作的效率。

中心主任刘钊表示,中心很早就开始着手构建数字化资源库,已经陆续建成了“上博简字词全编”、“马王堆简帛字词全编”等专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都十分有价值,可以当作有效的工具使用。目前,核心机构正在打造一个规模更宏大的载体,这个载体旨在收录全部先秦及秦汉阶段的古文字文献,其完成将有力辅助古文字学的研究,使研究工作更趋智能和精准,为关联学科奠定稳固根基。

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

传承古文字学,关键在于培养人才。这个学科领域非常独特,学习者需要很长的时间,接受系统的教育,才能进入学习阶段。学校为研究生安排了“古文字学”、“甲骨学入门”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承担,目的是帮助学员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

二零二四年五月,中心十三位教师合著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正式出版。这本书系统整理了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填补了这一领域长期缺乏系统教材的空白。它既适合本校教学使用,也能帮助全国范围内对古文字学感兴趣的学生。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_古文字学研究价值_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下载

青年学者的成长之路

中心另外组建了“古文字青年学者合作组织”,意在激励青年学者们。这个组织为年轻学子提供了交流心得、发表成果的渠道,促使他们在学术道路上敢于创新。许多年轻研究者借助这个平台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获得了不断探索的动力。

一位在中心进修的硕士女生表示,在这里的学习让她明确了学术方向。她每天接触到的不再是单调的公式,而是可以探讨的历史。这种跨越时代的学术热情,是让“冷门绝学”后继有人、不断传承的根本依靠。

那些愿意潜心钻研、探寻人类未知领域的学者,他们的研究能启发我们这些普通人理解一些现代社会的情况,您认为这样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启发,请多帮忙点赞和转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