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著名学者裘锡圭逝世,毕生致力于古文字研究
5月8日著名学者裘锡圭逝世,毕生致力于古文字研究
5月8日,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在上海逝世,终年90岁。
5月8日,上海传来令人难过的情况,资深古文字研究者、古文献研究者、历史研究者裘锡圭先生已经去世,享年90岁。这位学术界的重要人物离世了,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学术启蒙
那个阶段,历史分期是学术探讨的核心。裘锡圭经过深入研究这个题目,认识到研究早期社会构造需要借助出土的古代文字资料。他从此开始着力于运用古文字来研究历史,为后来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回归复旦
2005年,七十岁的裘锡圭来到复旦,成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教授,填补了该校语言文字学系在该领域的师资空白,缓解了教学上的不足。他不仅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主动为本科生开设古文字学课程,这一做法在全校引起了很大反响。
研究成果
裘锡圭毕生专注于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的考释与探索,其研究领域涉及文字学、古文献等诸多方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撰写的《论“历组卜辞”的年代》等文章,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进展;《战国货币考(十二篇)》等更是战国文字研究领域公认的典范之作。
学界赞誉
1995年出版的《中国文字学史》这本书里,裘锡圭的研究成果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书中提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在甲骨文的解读工作方面成就最为显著。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陈剑教授说,这个成就是因为他全面理解了文字的演变过程。
牵挂之事
裘锡圭一直想着要把《老子》的简注做好。今年,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快要到了,他提到很愿意和同事们一块儿搞研究。可惜啊,这个想法最后没能办成。
学者风范
刘钊回想起来,自己读研期间曾给裘先生写信,请他协助处理文稿,裘先生身为学界泰斗,当即就把文件副本寄了过来,他提到过,由于视力与精力限制,《集成》的出版主要依靠年轻学者,这体现了他不张扬的作风。
裘锡圭先生去世实在令人痛心,他在古文字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份成就值得永远记住。大家对裘先生的学术成就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发表意见,点赞这篇文章,并分享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