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电指正:昨天报纸A4版隐君子身上搜出百余克海洛因用词有误?
读者来电指正:昨天报纸A4版隐君子身上搜出百余克海洛因用词有误?
是“隐君子”还是“瘾君子” 两个词均可
昨天,报社接到大量读者来电,指出报纸A4版的一篇文章把“瘾君子”写成了“隐君子”。这样的笔误虽然很小,却暴露出词汇使用方面的历史背景和不少争议,实在让人觉得很诧异。
读者反馈质疑
昨天,部分读者致电报社,就报纸A4版刊登的《“隐君子”身上搜出百余克海洛因》一文的措辞提出意见。他们觉得文中使用“隐君子”不合适,建议改为“瘾君子”。这些读者态度认真,要求报社迅速更正,以免误导读者。此事反映出,公众对文字表达的精确度非常看重。
两词皆有出处
“隐君子”和“瘾君子”这两个叫法都有出处。“隐君子”开始时是指那些躲起来住的人,后来因为“隐”和“瘾”念起来很像,大家就开玩笑叫吸毒的人“隐君子”。“瘾君子”是指那些对抽烟或者吃药上瘾的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上有句话,“老子,隐君子也”,这里的“隐君子”就是指躲起来住的人。
早期使用差异
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瘾君子”这个词条,只在“隐君子”词条里提到“隐、瘾读音相似”。《辞源》和《辞海》这两部工具书也都没有收录“瘾君子”。这表明在那个时期,“隐君子”的用法更广泛,“瘾君子”这个词还不普遍,所以很多词典没有把它收录。
当代辞书情况
报社的人查了现代词典,发现情况有变化。在《汉语委婉语辞典》里,这两个词都有收录。《汉语新词语辞典》和其他词典里,只收了“瘾君子”。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瘾君子”在现代词典里的使用越来越常见,和以前的情况差别很大。
通用历史渊源
从历史角度看,以前“耽于享乐的人”和“隐居的人”可以混用。一开始“隐居的人”更常见,后来“耽于享乐的人”也被大家普遍使用。不同时期的词典收录情况,显示了这两个词在历史上使用方式的变迁,它们能够通用也是语言发展的一种体现。
现今用法建议
如今,社会公众更常提及“药物成瘾者”,而较少使用“避世之人”。根据字面解释,“瘾”字本身就带有“病症”的意思,不论是指药物依赖还是烟瘾,都会损害身体健康,采用“瘾头重”这样的说法,从字形上更能表达清楚,显得更为妥帖。另外,文中在阐述“药物成瘾”时已经使用了“瘾”字,倘若改用“避世之人”,可能会显得不够准确。有经验的编辑指出,根据具体情境,“瘾君子”这个词更贴切。
对于日常书写中遇到的这类有争议的词语,大家应该按照以往的常见做法来处理,还是根据现在通行的用法来处理呢?希望大家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