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源头,发展轨迹与早期诗歌样式
先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源头,发展轨迹与早期诗歌样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郭预衡,出版于2003-12-01,中图网为您提供正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价格、内容简介、全书目录、读者书评等信息。上中图网,买便宜老版书。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先秦时期是其发端,这段文学遗产格外引人注目,其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我们这就来深入探究。
先秦定义
先秦时代涵盖的时间很长,从远古开始,一直到秦朝建立之前,还包括了战国末期。那个年代社会构造一直在变,春秋战国是其中的一个特定时期。那个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纷纷出现,文学创作也很兴盛,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学萌芽
春秋时期以前,文学还处在萌芽状态。诗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它和人们的生产活动联系紧密。比如《淮南子·道应训》里说的,搬运重物时发出的“邪许”,就是劳动中的歌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杭育杭育派”,这说明诗歌是从集体性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远古时候的歌唱,经常和乐曲、舞步结合在一起,例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讲的葛天氏的音乐场面,有三人手拿牛尾巴,一边舞动,一边唱着八首歌。
诗歌起源
诗歌形成于人类语言能力初步具备之时,早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们,在劳作过程中,为了协调动作、减轻疲惫,会发出有节奏的呼号,逐渐演变为诗歌。这些诗歌十分质朴,题材相当单纯,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劳动状况。诸如一些简短的劳作号子,篇幅虽然有限,却是诗歌的初始形式,保留了诗歌最初的形态。
形式结合
诗歌经常和音乐、舞蹈一起表演。以前人们祭祀神明或者过节的时候,大家一边唱一边跳,用声音和动作让诗歌更有感染力。这种方式让场面更热闹,也让诗歌传播得更快,更容易被人记住,因此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文学代表
战国时期,先秦文化孕育出许多经典作品。以屈原的《离骚》为例,它依靠奔放不羁的想象和朴实无华的情感,堪称中华文学史上的永恒经典。同时,《诗经》收录了众多百姓歌谣和贵族诗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民众的内心世界。
后世影响
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文章体裁,都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许多后代作家,都从先秦文学那里得到了灵感,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以说,缺少了先秦文学的开拓,中国文学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你更喜爱先秦时候的哪本文章?请多帮帮忙,点一下赞并且分享这篇文章,在评论里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