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新书发布,细数复旦中文系写史传统

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新书发布,细数复旦中文系写史传统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思月 记者 宋浩提到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中文系有“专门写文学史”的传统。12月15日下午,在“《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上

经典文学作品代代相传,新书问世总能激发人们极大的兴趣。众多学者的著作在教科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陈引驰教授的《文脉的演进》以其独到的观点,同样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经典教材传承

20世纪初,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以及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著作,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进入20世纪后半叶,章培恒和骆玉明合作完成的《中国文学史新著》进一步传承了这一传统,与此同时,陈思和在新时期创作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也相继出版。这些作品在现行的中文系教材中依然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这说明它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仍旧稳固地存在着,而且它们不断地向世人传递着知识。

讲录沉淀成书

《文脉的演进》一书并不容易理解。它源于陈引驰教授自1995年起在复旦大学讲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笔记。经过三十年的持续积累,经过多次修订与提升,这部著作终于与读者见面。在这部著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教授多年来在教学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深入的思考。

参考教材之变

在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采用朱东润先生编撰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为学习资料。基于此,陈引驰教授经过深思熟虑,撰写了《文脉的演进》一书,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角度和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

学界期待后续

陈尚君教授在会上催促陈引驰教授尽快推进稿件编写工作。目前,这部著作的核心内容仅完成了“轴心时代”的初期阶段。大家对后续的第二个、第三个“轴心时代”的出版都充满了期待。实际上,西方学术的融入对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和变革,形成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现象和课题。

复旦传统延续

复旦大学中文系在文学史编写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赵景深先生早年所著的《中国文学小史》为这一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而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自改革开放以来,章培恒教授和骆玉明教授合力编写的《中国文学史》继承了这一优秀的学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陈引驰教授所著的《文脉的演进》一书,为这一学术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确保了学术研究的延续性。陈教授的这部作品,使得这一学术传统得以持续发展,研究不断。

书籍特色亮点

众多教授对《文脉的演进》赞誉有加。胡晓明教授将其看作是文化推广方面的优秀榜样;傅杰教授觉得陈引驰具备了深入探讨各个时代问题的充足条件;陈正宏教授强调他的学术成就很高,但并未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李贵教授对他的在当代变革中对古代文学的审视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这颇具启发性;侯体健教授认为陈引驰在书中将自己的感悟和经验融入文学之中,使得阅读过程变得十分有趣;陈引驰以全球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文学,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思想文献,体现了他博大的知识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__复旦大学 古代文学

你对这部内容丰富、见解独特的《文脉的演进》可能充满兴趣,何不把你的想法留在评论区分享?而且,记得点赞,还有把这个文章转发给更多的人看看!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