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古老汉字乘科技之翼焕光彩,古文字构形深度发掘待开启

古老汉字乘科技之翼焕光彩,古文字构形深度发掘待开启

作者:王贵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老的汉字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一个汉字研究者希望看到的。

汉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许多字义都可以在古代文字的构形中找到它们的根源。这种情形不仅令人着迷,而且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各”字本义与义素

观察“各”字,其形态好似有人立于洞口,其基本意义便是“到达”。到达之人通常不是家庭成员或其他相同群体,故“各”字的构成中暗含了“不同”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含义愈发明显。《现代汉语词典》对“各”字的解释,除去用作姓氏之外,其他含义均体现了“不同”的特点,这与它的字形结构紧密相连。

“”字的含义与演变

甲骨文中的“”字表示军队驻扎及其驻扎地的意思。这个字的形态类似竖起的马鞍,在古代,当军队在荒野中休息时,竖起的马鞍便成为了显著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变迁,军队在途中休息的地方修建了房屋并设立了驿站,因此,在“”字的基础上加入了“宀”偏旁,形成了“官”字,“宀”偏旁则象征着房屋。根据《睡虎地秦简》的记载,“官”字最初所表达的意思是官方设在途中的驿站。

“馆”字的派生

“官”与“食”组合形成了“馆”字,这个字专指馆舍。《说文解字》提到,“馆”是指客舍。从最初作为休息的地方,到“官”字所代表的驿站,再到“馆”字所确定的客舍意义,这一连串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汉字如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同时也映射出古人生活习俗和社会需求的演变。

“師”字的生成

周代的甲骨文中,“師”字是在“”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帀”来形成的。《说文》对“帀”的解释是“周也”,这表明“帀”与“周”有着紧密的联系。“師”字与“”字在形态和意义上有着承袭的关系。同时,关于军队驻扎等概念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演变和丰富了,这也映射出古代军事与社会的一些情形。

“法”字的文化内涵

水因其平直的特性,被古人用作衡量水平面的工具。在“法”字中融入了“水”的成分,这揭示了古人对法律公正与平等价值观的崇尚。《周礼》一书中有关于利用水来测量水平的记载,这一传统做法体现了古文字的构造与古代文化思想的深刻联系。

古文字构形的价值

甲骨文里的“监”字刻画了古人们使用镜子的画面。这种古老文字的形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助于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其价值不可估量。它的形象生动且易于传播,若能借助科技的力量和学者的深入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的传承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大家是否有所察觉,现在的一些汉字,其含义实际上在古代的文字中有着相应的出处?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再将其转发分享!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