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读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有感,明道顿悟、重新发现自我

读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有感,明道顿悟、重新发现自我

作者:陈维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有人说,一生破万卷,而使平生明道者,数卷而已;一生览万象,而令平生顿悟者,数象而已。

三十余年的中学教学生涯,使我对现代文学名著的了解仅限于大学课程和教师参考书籍。最近阅读了《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犹如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惊喜和领悟。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选读_现代文学名篇鉴赏方法_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独特的解读视角

温先生在讲授现代文学经典时,与普通学者有所区别。他注重保持课堂的现场感,仿佛在与不同群体进行对话。他能够准确指出作品中的问题,并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入手,运用文学史的角度进行分析。举例来说,在讲解鲁迅的作品时,他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浅出,使人信服。

回归作品本身

现在许多人习惯于用既有的理论来解释作品,然而温先生却提出要立足作品本身。文学名著是独特的存在,我们应当从最具创新性的部分入手,保持对文学最初的感受。以《骆驼祥子》为例,他鼓励读者去思考祥子个人努力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

改变鉴赏思维

中小学阶段的审美思维模式较为固定,本书则通过具体作品实例,提出了转变的方法。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书中分析了翠翠的情感模糊美,打破了单纯分析人物形象的固定模式,引导读者从多个视角去体验作品。

全学段思维启发

温先生具备全面的思维视野,他将中小学的师生视为假想的对象。他针对中学的阅读实际情况,探讨了阅读的正确方法,不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都能从中获取阅读和鉴赏的技巧。以朱自清的《春》为例,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和收获。

教学指导意义

这本书或许旨在为前线语文教师提供教学上的指引。在温先生的解读中,他巧妙地融入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祝福》这篇文章时,他指导教师们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祥林嫂那悲惨的命运,从而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享受文学盛宴

全书共分为三十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每一部作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品尝到现代文学的丰富盛宴,还能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方法。这就像是一场文学的旅行,让人满载而归。

在品读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时,你是否曾探索过一些与众不同的理解途径?不妨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探讨、交流心得!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