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汉语的经验分享,无捷径唯勤,兴趣很重要
学习古代汉语的经验分享,无捷径唯勤,兴趣很重要
这个用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可以说是没有捷径的。唯勤而已矣!大家一致认为诸门课程中属古代汉语最难,但是我第一次考试就通过了,分数也不高不到80吧,七十几忘了。感
很多人认为古汉语考试不易,然而我首次尝试便成功过关,这其中究竟有何独门秘籍?接下来,我将详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古汉语学习特点
古汉语宛如一门次等语言,虽然大部分字词我们都能辨识,但其含义与现代用法多有出入。以“牺牲”为例,今人常用以表达献出生命的意义,而在古汉语中,它指的是用于祭祀的牲畜。要想对古代知识体系有深入的理解,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例如,古文中宾语前置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差异显著,若不系统学习,很容易感到困惑。
高中积累助力
我高中时对《庄子》情有独钟,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对文学之美的领悟。那时候虽然对语法不太懂,但后来才意识到它对学习大有裨益。高中语文课上我常常走神,但课文却都仔细阅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庄子》上。虽然对老师讲解的中心思想不太关注,但阅读却锻炼了我的语感,对字词的理解大有帮助。像“相濡以沫”这样的成语,在《庄子》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习起来自然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功夫重在平时
记录信息并非单纯复制要点,实则是对学习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对于知识的全面理解,比如对六种造字法的掌握,需要准确记忆。遇到疑问时,可以通过笔记进行罗列,通过分析实例来归纳知识。比如,“休”字,人倚靠在树上,属于会意字。将实例与总结相结合,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真题明确弱点
着手做真题非常关键,它能帮你发现不足之处,随后查阅笔记进行巩固。例如,在解题过程中,你会意识到宾语前置句容易造成混淆。对于不熟悉的内容,通过真题的练习,并结合笔记反复复习,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够触类旁通。以“何陋之有”为例,通过不断的练习,你可以准确地作出判断。
知识灵活运用
了解知识后,能够触类旁通十分必要。比如“尔虞我诈”,在文言文中,宾语常常放在动词之后。一旦掌握了文言语法,便会发现其语序与现今的语句有所不同。与英语中形容词置于名词前的习惯相比,初学文言时可能会感到不习惯。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若能多加联想和运用,那么所学的知识便不易遗忘。
总结备考态度
这次考试我的方法很适用,即便基础扎实也不能掉以轻心,只有认真对待才有机会通过。方法有多种,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期间要踏实,平时就要下足功夫。你们在学习古汉语的时候,有没有像我这样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增强基础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