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坚守传统融通精华,学术成果斐然

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坚守传统融通精华,学术成果斐然

学人小传郭锡良(1930—2022),湖南衡山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他治学主张以中国语言学优良传统为根,取世界语言学精华而加以融通

汉语变调构词 研究_郭锡良 语言学 语音史研究_古代汉语郭锡良pdf

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我搜集并整理了众多汉语变调构词的相关资料,这一过程让我收获颇丰。然而,如何将这些成果进行有条理的展示,我在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探讨中逐步找到了答案。现在,我打算和大家详细分享这段经历。

汉语变调构词 研究_郭锡良 语言学 语音史研究_古代汉语郭锡良pdf

前期积累

古代汉语郭锡良pdf_郭锡良 语言学 语音史研究_汉语变调构词 研究

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我已对汉语中的变调构词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与归纳,这些资料堆满了数本笔记本。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广韵》中存在一些前人未曾关注的四声区分意义的现象,例如“虫”字的不同发音所蕴含的不同含义。这一年,锡良师推出了《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这篇文章,文中的一些见解与我自己的研究心得不期而遇,这让我心中充满了喜悦。

学位设想

报到完毕后,我向锡良师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将编撰《四声别义字典》作为我的博士论文主题。同时,我也表达了自己对探索新知识的坚定信念。不过,锡良师却给了我一个建议,他让我先扎实打好基础,完成所有规定的课程。他还让我认真阅读他推荐的那份书单中的语言学著作。此外,他还提醒我,目前不要急于确定具体的选题。

课程学习

锡良师指出,硕士和博士的课程内容各有侧重,此次开设的新课程旨在增强我们的能力,我们共同交流研究心得,他会逐一进行点评。同时,他还打算穿插介绍几篇关键论文,指导我深入阅读,比如陈其光先生的《汉语源流设想》,并提醒我要为汉藏语比较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文章写法

锡良师提醒我,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是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对研究成果都很了解,所以不需要详细阐述。在引言中,只需用几百字简要回顾研究历史即可。正文部分要挑选出50组创新的变调构词配对,词条考证是核心,必须体现出代表性和独特的发现。

理论运用

他特别强调,讲解理论不能只关注理论本身,而应学习王力先生的做法。理论研究需要创新,还需与具体词条相结合进行考证。我明白音义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所以在开题报告中,我采用了谢启昆的分类方法来突出这一点,并努力深入探讨变调构词的研究。

论文写作

锡良师最初对将理论讲解作为论文核心内容持有异议,然而,他最终表示可以接受在论文末尾适当阐述,但字数需严格控制在9000字以内。他特别指出,博士论文的正文应当聚焦于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意义的词条,并通过实例详尽地呈现研究成果,同时需注意避免无实质内容的理论探讨。

攻读博士学位时,若导师对论文提出高标准,你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欢迎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共同讨论交流。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