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分享,含言语等多方面内容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分享,含言语等多方面内容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精品文档 《古代汉语》常用词      常用词(一) 60字   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 反复舍次如 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

王力所著的《古代汉语》对常用词汇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它不仅是学习古汉语的珍贵资料,而且还能为大家打开一条通往古籍理解的新路径。

“言”“语”之辨

古文之中,“言”与“语”运用广泛,尽管二者含义相近,但各有其侧重点。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曾提出疑问:“哪句话能让人一生遵循?”这里的“言”主要是指言语。又如,《左传》中记载了佚之狐向郑伯进言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言”具有主动提出意见的意味。“语”字应用广泛,能够与众多宾语相搭配,比如在《论语·阳货》篇中,有“吾语女”的记载;在《左传·隐公元年》中,则有“公语之故”的表述。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语”字在引导指人宾语和双宾语方面的运用能力。

“谏”义解读

指出君父或长辈的过错称作“谏”,《左传·僖公四年》中记载了“楚子使屈完谏师”的情形,这便是“谏”在文献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能理解到谏言在古代的实际效用,并且能够了解到古人用来纠正长辈过错的方法。

“驰骤”之态

“驰”这个字常常用来描绘马儿奔跑的迅猛,就如同《诗经·鄘风·载驰》里的“载驰载驱”,生动地再现了马儿奔跑的画面。但在《大雅·板》中的“无敢驰驱”这句,其中的“驰驱”却意味着让马儿任意奔跑,即不加约束。在不同的语境里,“驰”字所表达的含义也随之变化。

“侵袭”之别

古文中,“伐”字代表的是一种正规的战争形式,这种战争要敲响钟鼓,并得有合理的出兵理由,比如“包茅不入”这样的理由就可以成为出征的借口。而“侵”与“伐”有所不同,“袭”则比“侵”更为隐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里记载了“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这句话恰好揭示了“袭”这种行动的隐蔽性。

“追”“逐”之分

“‘追’与‘逐’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左传·桓公六年》中提到的‘请追楚师’和《庄公十年》中的‘遂逐齐师’,这两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它们在用法上的不同。此外,‘追’字还有‘挽回’的含义,正如《论语·微子》中所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但这样的意思‘逐’字是无法表达的。”

“荐享”之祭

“荐”与“享”这两种祭祀仪式紧密相连。人们一般把没有牺牲品的祭祀称作“荐”,而把加入了牺牲品的祭祀叫做“祭”。在我国古老的祭祀传统里,“荐”与“享”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各式各样的祭祀用品和仪式形式都显现出古人对祭祀活动的深切关注。

在学习古汉语时,我们或许会遇到一些常用词汇难以区分的情况。若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学习与交流之中。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