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话语危机下古典文学批评探索新路径叙事伦理受冷落
后现代话语危机下古典文学批评探索新路径叙事伦理受冷落
后现代话语出现危机,古典文学批评探索新路径叙事伦理是解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关键,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新千年后的批评界掀起后现代之风,批评家们师宗德勒兹、德里达等西方后现代主义学者
明清批评家的关注
明清年间,国内的小说评论者开始注意到叙事伦理的重要性。在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论中,他特别关注了书中人物所展现的伦理取向。比如,他分析了人物性格和行为背后的道德思考。“脂砚斋”在评价《红楼梦》时,同样提到了叙事伦理,比如对开篇重要诗句的解读,这展现了这部小说独有的伦理观点。
诗歌传统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诗歌便成为文人抒发价值观的载体,这种风气对后世明清小说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类别中,诗歌的“真理价值”被普遍认为很高,正如赵毅衡所言,它甚至超越了白话散文。这种观念使得众多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诗歌的熏陶,并在叙事中融入了诗歌所传达的伦理观念,例如《海上花列传》便充分体现了这种影响。
《海上花列传》的伦理
韩子云在创作《海上花列传》时,意图效仿《儒林外史》的风格,撰写一部具有劝诫意义的小说,这反映出他个人的伦理观念。然而,在写作过程中,他的情感融入了笔端,使得原本批判的对象变成了他同情的对象。尽管这部作品是从男性视角出发,却巧妙地描绘了女性形象,对女性的命运和情感进行了深刻的刻画,这展现了他独特的伦理思考。
《金瓶梅》的伦理特色
《金瓶梅》表面上看似冷漠无情,违背传统伦理,但实际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对人性的失望以及对理学道统的不信任。小说以北宋为外衣,描绘了明代的社会风气,展现了性泛滥、唯利是图等不良现象。作者并未将儒教道德作为人物行为的评判标准,而是以反儒教的视角进行创作,表达了自己鲜明的价值观念。
伦理判断的现状
现在对于小说伦理是积极还是消极还没有明确的界限,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叙事如何反映伦理”。一些作家为了传达自己的伦理观念,会在叙述中穿插议论或是在文末进行点评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一例。《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一书指出,多数古代小说的叙述者可信度较高,他们的价值观和隐含作者的观点相差不大。
不同民族小说伦理
中国各民族在小说叙事伦理方面存在差异。以藏族古小说《勋努达美》和《郑宛达哇》为例,这些作品是在佛教故事的整理过程中创作的,其叙事伦理与汉族的儒家小说存在显著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等方面,所体现的伦理观念与汉族主流小说有明显的区别。
你认为哪部古典小说的叙述道德对你触动最深?欢迎留下你的看法,参与讨论。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