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早,周易尚书等皆有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萌芽早,周易尚书等皆有体现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周易·艮六五》“言有序”,《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早期思想奠定基础
在早期文学发展阶段,文、史、哲未作区分,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文学批评。不过,有一些思想影响深远。这些思想提出了艺术辩证法思想。还提出了“和乐”的中和之美思想。它们对中国美学影响极大。对艺术创作影响也大。对文艺理论批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说,在当时的观念里,从音乐能看出人民的愿望。从音乐也能看出政治的兴衰。这为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家观点占据主导
这一时期,儒家和道家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影响颇大。其中,儒家的影响更为显著。儒家有关文学的观点,在古代文论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像荀子对诗、乐与情感关系以及社会作用特点的看法,具有开创性。后来,基于此形成了侧重文学思想内容和功利作用的传统观点。
重要命题引发思考
曹丕提出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是“夫文本同而末异”。这表明人们开始在理论上认识文学与其他著作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一理论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有人提倡。近代也有人提倡。它成为文学理论中反对忽视思想内容的武器。它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文学的本质和特性。
新乐府运动的革新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给传统“美刺”原则赋予新内容。将其发展到新高度。他们要求文学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作用。要让文学更贴近现实。还要关注民生。体现出文学干预社会的强烈意识。这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
宋代诗歌理论的贡献
宋代诗歌理论对反对“西昆体”有积极作用。在反对以文字、议论为诗等方面,同样有积极作用。《沧浪诗话》深入探究诗歌创作理论。像探讨“别材”问题。也探讨“别趣”问题。还有“本色”美和传神入化问题。其见解很有独到之处。对宋代诗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宋代诗歌理论构建也起到推动作用。
后期发展的时代特色
明清时期,有些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反封建礼教色彩鲜明。这些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近代早期,龚自珍等启蒙主义者主张文学应与社会生活变革相结合。他们靠此推动社会发展。青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具有革命性。瞿秋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建立贡献巨大。
你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哪个时期最感兴趣?若感兴趣,可点赞本文。也可分享本文。还能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