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初年记录中国女孩0-6岁语言发展 语言学著作揭示儿童语言习得奥秘
人生初年记录中国女孩0-6岁语言发展 语言学著作揭示儿童语言习得奥秘
白丰兰、李冬冬和李宇明1990年4月女儿和爸爸在桂林漓江2019年底,一本特别的语言学著作《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独特著作问世
《人生初年》这部作品是全球首部全面追踪记录儿童语言成长并持续记录时间最长的科研书籍。书中详尽地记录了孩子冬冬从0岁到6岁半的语言学习历程和行为表现。作者基于11本22开的日记本,积累了百万字的笔记,从1987年冬冬出生起,不间断地记录了2200多天的成长点滴。这样既长又详尽的记录实属难得。
记录初衷揭秘
李宇明为何能持续记录这部日记?因为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专注于儿童语言研究。当时,学校科研处的同事半开玩笑地对他选择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疑问。就在这时,他的女儿冬冬出生了,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近距离观察机会。于是,李宇明与妻子白丰兰开始记录,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记录作为科研的素材。
资料记录原则
为确保信息的准确与原始,作者在整理时特别留意将冬冬的话语用引号标注,原封不动地记录,未作任何修改。例如,记录中提到:“她能准确运用‘今天’和‘明天’,这让爸爸感到欣慰,他还想知道她能否使用‘昨天’。”这些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更清晰地看到冬冬的语言成长过程。
家庭角色转变
白丰兰说,丈夫转而研究儿童语言,标志着家庭生活的重大转变。自从有了冬冬,李宇明将研究重心转向了儿童语言领域,并与白丰兰结成了学术上的伙伴。白丰兰的角色也变得更加丰富,她不仅是妻子和母亲,还成为了记录者和整理者。他们的对话常常围绕学术议题展开,这些内容日后或许会变成学术报告或撰写成文章。
语言发展实例
冬冬在语言能力上展现出不少引人注目的进步。观察她的词汇积累,我们可以看到她开始学会使用表示时间的词汇,比如“昨天”、“今天”和“明天”,用以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此外,她还使用了“现在”和“等会儿”等词语。同时,她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也在逐步演变,比如对“卖东西”和“钱”的理解,她既羡慕陶希思家拥有的财富,又对大人关于经商的说法产生了误解。
未来记录展望
李宇明夫妇如今成为了外公外婆。自冬冬出生以来,他们便通过不同媒体渠道记录着孩子的成长点滴。白丰兰期望这些宝贵的片段能成为《人生初年》的续作,甚至风趣地建议命名为“子孙篇”。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儿童成长记录的热爱与投入。
《人生初年》这类研究资料,大家认为对于认识儿童语言成长有何价值?不妨留言讨论。若觉得文章有益,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