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总结甲骨文考释方法与贡献
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总结甲骨文考释方法与贡献
在《殷墟卜辞综述》文字一章中,陈梦家概述了先前诸多甲骨学家对甲骨文的考释方法,对早期文字考释的贡献和考释方法进行了总结:罗氏对于卜辞辞句的通读与分类
肯定唐氏识字方法
陈梦家对唐兰提出的识字方法表示认同,他认为在区分文字形态时,采用分析方法是适宜的。唐兰通过这种方法识别的字确实有所助益。比如在研究甲骨文时,分析法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文字的结构。不过,他也指出,如果在识字时过分强调分析字形,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技术细节,比如一个字在卜辞句子中的具体位置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分析于省吾考释过程
陈梦家在研究于省吾的文字解读技巧时,指出他依靠分析偏旁来辨别字形,运用声韵通假来辨识字音,并依据典籍进行阐释,达到了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和谐统一。于省吾这种解读文字的方式,构建了一套独有的逻辑和技巧。他通过偏旁分析确定字形,利用声韵通假确定字音,再结合典籍进行解释,为甲骨文解读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总结考释目的意义
陈梦家经过对各派解读卜辞的研究,提出解读文字的根本目标是确保能流畅地阅读卜辞,把握文字所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单纯追求新颖来创造新解。这一看法得到了众多甲骨学家的认可与赞同,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众多研究甲骨文及其他古文字的论文中,对研究选题产生了导向作用,使得考释工作更加注重其实用价值。
唐兰的“三书说”影响
唐兰并不赞同“六书说”,他提出了自己的“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和形声。他对象意文字的声化问题特别关注,这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殷墟卜辞综述》这本书中,陈梦家对唐兰的观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唐兰对许氏六书说的批评是正确的,并指出许氏的六书说确实存在错误,需要及时进行修正。由此可见,唐兰的理论为汉字构成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对唐兰“三书说”的异议
陈梦家并不赞同唐兰的观点,即“三书”中不存在假借字。他坚信假借字是构成文字的基本形态之一,同时还是文字与语言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他对将象形字与象意字并论的做法感到难以认同。因为唐兰的“三书说”并未给会意字留有位置,还排除了假借字。这种看法未能准确反映汉字的真实状况,导致象形与象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一观点彰显了陈梦家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
提出自己的“三书说”
陈梦家提出了一种看法,即“象形、假借、形声字”这三种字体构成了汉字的基本形式,它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他的“三书说”是在唐兰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因而更易于大众理解。裘锡圭认为陈梦家的三书说大体正确,但他主张将象形字更名为表意字,以便让表意字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这个角度看,古代的造字理论在不断的讨论中得到了完善。
大家对古文字形成的基本规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别忘了点赞和将这篇文章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