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选手、嘉宾导师合影,节目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选手、嘉宾导师合影,节目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部分选手在赛后与嘉宾导师以及主持人董卿合影。“中国诗词大会”第8期五位选手合影。弦歌满市衣冠盛以诗词涵养情性甫一进入猴年的大年初五
节目亮相引关注
4月1日晚上,秦皇岛的王红利亮相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她的出现,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让秦皇岛的观众们特别关心。大家都盼着她能在节目中表现出色,也希望她能代表家乡,在全国舞台上展现风采。
百人团中展实力
第七期节目中,王红利参与了百人团的答题。她答对了28题,用了249秒,因此获得了在中央舞台答题的资格。这样的成绩十分显著,充分体现了她扎实的诗词素养和敏捷的反应速度。主持人董卿对她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这位热爱书籍的人能带来更加精彩的展示。
第8期登台挑战
4月1日播出的第八期节目里,王红利作为第二位选手亮相。她答对了十道题,顺利通过了考验,但遗憾的是,由于分数不够,她没能得到挑战上一期擂主李子琳的资格。尽管如此,董卿主持人和嘉宾导师都一致认为她的表现值得称赞,给予了她“虽败犹荣”的高度评价。
节目主旨解读
王红利指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不用“大赛”命名,是有其道理的。这个节目旨在欣赏中华诗词,探寻文化根源,品味生活之美。它的定位并非竞赛,更像是一场诗词的盛宴。参与者们更注重体验诗词的韵味,而非单纯的胜负较量。
答题难度解析
看过节目大家知道,节目里设有“九选五”和“十二选七”两个环节。电视上看起来布局挺简单,但现场选手用iPad答题时,九个字或十二个字会排成一行,而且答题时间只有短短的10秒。这考验的并不是诗词的记忆,而是选手在极短的时间内挑选诗句的能力,对他们的反应速度和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
选手高手如云
参赛选手们都具备出色的实力。以石继航为例,他笔名江湖夜雨,曾是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三季的冠军,并且著有18本诗词赏析书籍。安徽淮南的王纪波,一位人民警察,能背诵四千首诗,还是位创作型选手,他的诗作风格典雅而精妙。尽管王红利没有成为擂主,但她心态平和,觉得赛制决定了结果,自己已经尽力答对所有题目,所以这里没有真正的输家。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诗词节目中,大家普遍认为哪个环节最为困难?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