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

裘锡圭学术文集六卷本面世:古文字学泰斗半个多世纪的治学成就

裘锡圭学术文集六卷本面世:古文字学泰斗半个多世纪的治学成就

到今年为止,这位年近八旬的学者已在古文字学的园地里埋头耕耘了半个多世纪。认真、求真,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追慕“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真正的学者精神

文集面世

2012年,对裘锡圭先生而言,是个特别的年份。经过五年的辛勤努力,他编纂的《裘锡圭学术文集》六卷本终于隆重面世。这标志着先生学术文章的首次全面集结,充分揭示了先生的学术历程和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家都渴望从中挖掘先生的学术精髓。

这些研究成果是裘先生多年辛勤付出的成果,文集的问世汇聚了众人的辛勤劳动。每一篇章都记录了裘先生对学术的深入研究,为古文字研究领域贡献了宝贵的著作,其价值显而易见,在学术界必定会引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文字缘

古文字研究是一门艰辛的学问,投入多而收获少,但裘锡圭先生对此情有独钟。他在研究古代历史时,意识到许多史料需从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中挖掘,由此激发了他对古文字学习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驱使他持续深入古文字的领域。

他沉浸在古老文字的海洋里,历经重重挑战。尽管研究之路充满单调,他却始终如一。这种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使他在古文字领域不断深入,最终成为权威,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创新之思

裘锡圭在谈论创新时,提出了个人观点。他认为,对新材料和新方法应保持警觉,并积极吸收有益内容。然而,他对当前“为创新而创新”的风气感到担忧。许多学者沾染了不良习气,只追求标新立异,连自己的研究都没搞明白,就盲目套用国外的新理论。

他坚信,创新之源在于坚实的学术根基。对文字、音韵、训诂等领域的知识,学者们必须全面掌握。他倡导学者们脚踏实地,避免盲目追随潮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投身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学术进步。

坚持治学

家中藏书满壁,尽管年近七旬且视力不佳,裘锡圭依旧依靠放大镜研读文献,认真做笔记和卡片。他对于任何新出现的问题资料和观点都不曾忽视,甚至会把他人来信中的观点及时补充进去。这种严谨的学术精神让人深感钦佩。

他明白学术研究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关注新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尽管自己精力有限,视力也不佳,但他还是竭尽全力。幸亏有编校人员和研究生的协助,才弥补了他的不足之处,《文集》也因此内容更加充实。

学术谦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裘锡圭撰写了《啬夫初探》这篇文章。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阅读到日本学者大庭脩的深入研究论文。后来他发现,自己文章中的许多资料和观点实际上已经被提及。在收录文集时,他特意说明了这一情况,并向读者致以歉意。

他的治学态度非常难得,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十分谦逊。对于他人的帮助,无论大小,他都认真记录下来,表达感激之情。在他看来,学术研究需要严谨,而尊重他人的成果和感激他人的援助是治学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未来愿景

裘锡圭先生即便年纪渐长,依旧保持着每日六小时的工作节奏。他负责的诸多事务包括马王堆帛书的整理和中华字库工程等。尽管年纪大了,他对学术的热爱依旧没有减退,依然活跃在各个学术项目的第一线。

他对当前学科发展感到忧虑,注意到有些教师身兼数职、项目繁重,却未能认真负责地教导学生,这让他十分担忧。他期盼有更多年轻力量投身学科,在正确指导下健康成长,继续传承和弘扬学术精神。

裘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和谦逊,对现今的学术氛围有何重大影响?我们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和热情讨论!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