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第十四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隆重开幕,聚焦新文科建设与跨文化视阈

第十四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隆重开幕,聚焦新文科建设与跨文化视阈

本次年会以“新文科建设与跨文化视角下的比较文学”作为主题,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大连外国语大学共同承办。大连外国语大学自1996年便设立了比较文化研究基地,该基地涉猎广泛,覆盖了众多文科领域。在“十四五”规划中,新文科建设被视为重要环节,其中明确提出了中外语言文学的互动发展计划,旨在借助比较文学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全球。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在全球文学的广阔舞台上,得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

年会背景与主办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比较文学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本次年会以“新文科建设与跨文化视角下的比较文学”作为主题,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大连外国语大学共同承办。大连外国语大学自1996年便设立了比较文化研究基地,该基地涉猎广泛,覆盖了众多文科领域。在“十四五”规划中,新文科建设被视为重要环节,其中明确提出了中外语言文学的互动发展计划,旨在借助比较文学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全球。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_中外比较文学

中外比较文学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_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

云讲堂助力研究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_中外比较文学

自2020年始,大外与我国比较文学学会及多本杂志携手,成功举办了五季共四十场比较文学网络讲座。这些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在跨语言、跨学科、跨文化研究领域的认知和内容挖掘能力。比如,在分析不同文化文学形象差异时,师生们对比较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全面提升。

中外比较文学_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广阔发展前景

中外比较文学_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在全球文学的广阔舞台上,得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得益于信息传播的便捷和交流的频繁,学者们得以广泛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这不仅丰富了研究的范围,也加深了研究的层次。在此背景下,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日益增多,预示着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比较文学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人文外交”贡献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_中外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者在人文界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通过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实际上在进行着一种特殊的人文交流。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上,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敏锐的学术视角,成功地将我国文学和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我国人文学术的国际化进程搭建了桥梁,帮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叶舒宪教授成果梳理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文学比较研究_中外比较文学

叶舒宪教授在其报告《新文科的自主知识体系范例——中国比较文学75年理论创新》中,总结了比较文学专业六个方面的自主知识体系理论创新,诸如跨文化对话理论等。他指出,比较文学凭借其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学术特点,在国内已成为新文科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并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清晰的道路。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_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_中外比较文学

主旨报告展观点

张隆溪教授,曾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主席,他做了一场名为《中西文学和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问题》的报告。在这场报告中,张教授回顾了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学术变迁,并对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希望研究者们能够深刻领会中西方文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为全球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宁教授也发表了一场题为《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研究》的演讲。他基于歌德的理论,指出我们应站在中国的角度,摆脱以西方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他着重提出,要推广非西方的文学作品,并借助这些作品向世界文学的版图贡献中国的智慧。

本次年会重点探讨了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文学如何互相学习,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科和学术语言的创新。与会者提出,比较文学在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还可以实施哪些新的方法?欢迎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