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与汉字文化学参考书目大全:从甲骨文到现代设计研究
古文字学与汉字文化学参考书目大全:从甲骨文到现代设计研究
古文字研究是打开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同时它也深入挖掘了古老智慧。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众多成果,真是丰富多彩。1965年,李孝定的著作《甲骨文字集释》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行。该书是甲骨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收录了众多学者对甲骨文字的解释成果,为后世研究甲骨文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裘锡圭在1995年出版的《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中,对甲骨学进行了研究。裘锡圭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古文字研究是打开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同时它也深入挖掘了古老智慧。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众多成果,真是丰富多彩。
甲骨研究奠基之作
1965年,李孝定的著作《甲骨文字集释》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行。该书是甲骨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收录了众多学者对甲骨文字的解释成果,为后世研究甲骨文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裘锡圭在1995年出版的《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中,对甲骨学进行了研究。他运用思想与民俗学的视角,对甲骨文进行了阐释,使人们对于甲骨文所反映的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卜辞深入探讨
张政烺的《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一文,载于1979年《古文字研究》第一辑。文章深入探讨了卜辞,对蚕神的存在提出了新的见解。与此同时,胡厚宣的《说我王》一文也在同一期发表,重点分析了“我王”一词在卜辞中的含义,使我们对商周时期的王权有了新的认识。
字意阐释佳作
裘锡圭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1979年,他在刊物上发表了《说弜》;1980年,他又发表了《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释庸、豐》;1976年,他发表了《说“玄衣朱”——兼释甲骨文字》。这些作品分别从乐器、衣物等多个角度对古文字进行了深入解读,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造诣。此外,姚孝遂的《契文考释辩举例》也对文字考释方法进行了探讨。
主题专项研究
1981年,姚孝遂在《古文字研究》第六期上发表了《甲骨刻辞狩猎考》,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甲骨文中的狩猎刻辞,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狩猎习俗。随后,1989年,林沄在《古文字研究》第十七期上发表了《说戚、我》,对“戚”、“我”这两个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战国文字成果
战国时期文字研究取得不少成就。裘锡圭撰写了多篇重要论文,其中1983年发表了《战国玺印文字考释三篇》和《战国文字考释五则》,同年汤余惠也有作品问世。何琳仪在1986年推出了《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朱德熙则在1979年探讨了《战国陶文和玺印文字中的“者”字》,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解读了战国文字。
古文字通论探索
张亚初在古文字通论领域成就显著。他在1989年发表的《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以及1981年的《甲骨金文零拾》中,对古文字的分类、通假、变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孙常叙、张桂光、陈世辉等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古文字的性质、形态、构字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各位读者,您对古文字研究的哪个领域最为关注?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参与互动。若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