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海交通大学赵启正教授等专家分享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的智慧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海交通大学赵启正教授等专家分享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的智慧

在国际交流领域,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极为关键,然而这并非易如反掌。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了一场活动,邀请了三位擅长讲述故事的人士为我们提供策略指导,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回顾一下他们所分享的要点。昨日,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举行了一场学术盛会,特别邀请了赵启正教授、王宁教授和贝拉女士三位重量级嘉宾。三位嘉宾在演讲厅以对话的形式,向交大师生阐释了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之间的联系。

文学比较是什么意思_比较文学是什么_文学的比较

在国际交流领域,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极为关键,然而这并非易如反掌。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了一场活动,邀请了三位擅长讲述故事的人士为我们提供策略指导,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回顾一下他们所分享的要点。

活动背景与反响

昨日,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举行了一场学术盛会,特别邀请了赵启正教授、王宁教授和贝拉女士三位重量级嘉宾。赵教授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倡导者,王教授则是“全球人文”概念的创始人,贝拉女士则是“人文外交”理念的实践者。三位嘉宾在演讲厅以对话的形式,向交大师生阐释了公共外交与比较文学之间的联系。现场气氛热烈,众多师生踊跃参与,认真聆听。

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赵启正提到,我国经济正迅速增长,国家实力持续上升,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国际上,有些国家和群体对中国的发展持有疑虑,甚至被错误舆论影响,显现出强烈的对立情绪。面对这些,我们需要保持冷静,消除疑虑和敌意,妥善处理误解和攻击。在此背景下,“公共外交”对于引导国际舆论正确理解中国显得尤为关键。

人文学科的作用

王宁教授指出,人文学科的“虚”并非固定不变,它可以转变为“实”,进而服务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人文学者可以通过人文交流来开展“人文外交”。过去所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如果传播媒介无效或传播途径不畅,民族的文化就难以走向世界,这会阻碍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故事外交的实践

贝拉,加拿大籍作家,希望以“故事外交”使者的角色,向全球传播真实的故事。她坚信,展现中国人的仁爱精神,正是她文学创作的核心价值。在她的作品《幸存者之歌》中,描绘了抗战时期上海民众收留纳粹迫害下的犹太人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通过文学形式,展示了上海的开放包容、博爱精神,传递了二战时期上海人民的无私大爱,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比较文学的意义

演讲者们一致强调比较文学的价值。这项学问不仅关乎学术探讨,更有助于弥合文化间的隔阂,发挥着“公共外交”的职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难题,而比较文学则能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构建起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桥梁,让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同我们的文化。

未来传播的展望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要运用公共外交、人文学科、比较文学等多种手段,持续创新传播的方法和内容。各方应加强协作,共同寻求更高效的全球传播路径。同时,还需激励更多人加入传播中国故事的队伍,让世界听到更多样、更丰富的中国声音。

你觉得还有什么途径能让中国故事讲得更好、让中国的声音传得更广?若觉得这篇文章有参考价值,不妨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