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生分享考研经验:如何用心读书与独立思考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生分享考研经验:如何用心读书与独立思考
读书学习有何窍门?关键在于“用心去理解”和“领会作者的意图”。以学习文学为例,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更有价值。许多人能将书本内容倒背如流,但若对内容理解不深,成绩仍旧难以达标。因此,阅读时需用心体会作者的思维脉络。蒋寅老师的《古代文学通论》在古代文学复试中表现优异。基础较为薄弱或是跨专业学习的考生,建议以袁本为主要教材,同时可以参考《古代文学通论》中关于古代文学理论的章节。
读书真谛
读书学习有何窍门?关键在于“用心去理解”和“领会作者的意图”。以学习文学为例,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更有价值。许多人能将书本内容倒背如流,但若对内容理解不深,成绩仍旧难以达标。因此,阅读时需用心体会作者的思维脉络。
理解要深入内心,不能只看重速度和数量。有些同学为了应对考试,不停地记忆笔记,却并未真正领会知识的内涵。真正懂得阅读的人,会花费时间思考作者为何如此写作,这样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己有。
三遍法门
有一个方法叫“三遍法”,相当实用,包括“快速阅读以留下印象”“再次阅读以深化理解并构建框架”“第三次阅读要关注细节”。首次快速浏览,可以迅速把握书籍的概要,就像快速翻阅小说的情节。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觉得生疏。
第二次阅读需用心体会,构建知识体系。以历史学习为例,通过再次阅读理清历史事件的线索和相互联系。第三次阅读则注重细节,如词语的内涵、文献的来源等,使知识更加完备。
选书建议
蒋寅老师的《古代文学通论》在古代文学复试中表现优异。书中内容繁多,阅读起来颇为耗时。有经验的前辈建议初试只需阅读上编,但这并非完全正确。实际上,这套书籍非常适合那些专业基础扎实的考生。2023年,有考生借助此书在复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基础较为薄弱或是跨专业学习的考生,建议以袁本为主要教材,同时可以参考《古代文学通论》中关于古代文学理论的章节。例如,小李作为跨专业考生,通过袁本学习打牢基础,再结合《通论》的相关内容,最终成功通过了初试。
初试准备
初试临近,时间紧迫,无法完整阅读原著,选择阅读选集是可行的。阅读选集同样能帮助理解原著。这好比学习诗歌,通过阅读不同诗人的作品集,可以领略多样的风格。而且,阅读不同书籍能从多个角度掌握知识,阅读多了,理解自然流畅,也就无需刻意去背诵了。
深入理解几本核心著作至关重要。以文学史和概论为例,这样对现当代内容就能较好掌握,名词解释和至少一道论述题基本没问题。就像小张在备考时,他认真阅读了相关书籍,因此在考试中轻松解决了许多问题。
文选翻译
翻译文选需要多加练习。尤其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前两册,可以结合高老师书中收录的、王版未收录的选文进行辅助学习。应当先掌握理论知识,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比如小王,他每天都坚持练习文选翻译,从起初的生疏不熟练,到后来的熟练自如。
在练习翻译文选时,我们应特别关注邵敬敏老师所著《现代汉语通论》中的习题,还有南京大学现代汉语教案中的实例。这些资料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翻译方法,增强翻译水平。
写作学习
阅读时需领悟作者的思维脉络,这亦是掌握写作技巧的途径。作者为何如此起笔、如何安排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譬如,研究一篇论文的写作手法,探究其架构与论点阐述方式。
若感到写作难以着手,不妨阅读徐有富老师的《学术论文写作十讲》。这本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和思路。对于后来者来说,及早复习是上策,文学与语言学习应同步进行,时间分配要均衡,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你认为哪一种阅读方式对你效果最佳?欢迎在评论区点赞并分享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