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迷失东京:从大学作业到东京生活的文化共鸣与情感深度
重温迷失东京:从大学作业到东京生活的文化共鸣与情感深度
学生时代,我们常常留下一些既稚嫩又好笑的文字,比如我之前为公众号保存的文章,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不成熟,但它们承载了许多回忆。此外,大学时期关于《迷失东京》的那次案例分析作业,现在读来仍旧觉得很有趣。为了做得好,我选择了《迷失东京》这部电影。《迷失东京》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日本东京。现在回想大学时的分析作业,再联系我现在在东京的生活,我对这部电影有了更为深刻和复杂的情感。
学生时代,我们常常留下一些既稚嫩又好笑的文字,比如我之前为公众号保存的文章,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不成熟,但它们承载了许多回忆。此外,大学时期关于《迷失东京》的那次案例分析作业,现在读来仍旧觉得很有趣。
学生时代记录
学生时期,我怀揣着写作的憧憬,积累了许多文字。那时,我单纯因为热爱,在无数个深夜里挥笔不停。现在再翻阅那些文字,它们的青涩显而易见。语句不够老练,想法也相对简单,但它们承载了我对文学的深情和对表达的强烈愿望。
作业缘起
那门大学课程要求我们写案例分析。为了做得好,我选择了《迷失东京》这部电影。之后的日子里,我看了很多次,至少有十来遍。每次观看,我都会仔细分析影片中的文化元素,比如日本的礼节、异国间的相处之道,完全沉浸在电影营造的世界里。
电影故事梗概
《迷失东京》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日本东京。在这座城市,面临中年困境的比尔与正经历人生四分之一转折点的斯嘉丽相遇。他们于东京街头随意漫步,借助昂贵的美酒和派对来消磨时光。尽管他们的生活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男主角是一位已过气的前演员,他来到东京是为了拍摄三得利威士忌的广告。
おまけ(豆知识):这里给不懂语言学和日语的读者解释一下日语的基本知识。
从字的角度来讲,日语由三种书写方式构成,分别是汉字、假名和罗马字。汉字中有简体汉字、繁体汉字和和式汉字,假名则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罗马字就是数字)。
从词的角度来讲,外来语都由其他语言而来,通过片假名来表音,文字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与之相对的汉字则是表意文字,汉字本身有一定的含义。比如说,上述的“パッション”热情是由片假名表音的英语外来语(发音为"怕熊”),意思相同的“情熱”,你看到这两个汉字就能将这个词的意思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另外,为什么外来语被叫做「横文字言葉」呢。这是因为在江户时代之前,日本和中国一样,主要是竖着书写汉字(称为漢文)。后来受外来文化影响,才变成了横着书写。而正是外来文化的到来,日语才有了更加丰富的外来语(明治时期外来语一度被称为"洋语",但因为古代从中国韩国传过来的词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外来的,所以改名为"外来语)。因此,外来语也被叫做了「横文字言葉」。
译名遗憾与主题
《Lost in Translation》这部电影的名字,翻译成中文略显遗憾。影片中主角的困惑,不仅仅是身处异国他乡和语言不通,更深层次的是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障碍。无论是夫妻关系、男女感情,还是友情,甚至是自我认知,都充满了困惑和烦恼。这揭示了现代社会在人际交往和自我沟通上所面临的难题。
拍摄细节趣事
拍摄广告期间,导演给出了详尽的指导,他提到要“融入情感,像和老朋友重逢般缓缓交谈”,并且频繁使用了外来语。男主角的表演并不轻松,同时还有一位女士用生硬的日式英语与他对话。由于日语中不含卷舌音,日本人在说英语时发音常显得不够地道,电影中通过一些情节巧妙地揭示了这一点。
观影体验与情感升华
观影时,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国外放映,都未提供字幕,这让我感到更加迷茫与孤单。现在回想大学时的分析作业,再联系我现在在东京的生活,我对这部电影有了更为深刻和复杂的情感。那时作业中的思考,如今与我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共鸣,促使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你是否曾在学生时期研究过某部作品,如今重温却有了全新的体会?若你也有这样的体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同时不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